由北京奥组委授权,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倡议和推动,由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承建的中国印摩崖石刻,即北京奥运会会徽山体石刻就要落成了。从2006年10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意并推动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项目,到今天,已过去了接近两年的时间。近两年时间看起来我们似乎是在打造一个物质性的山体石刻,但更为重要
一、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和交融是如何表现的
首先,我想谈谈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在内在理念上的共通之处。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和谐,而中华和谐文化的精髓则是“和而不同”。我们追求和谐,但又承认差异和矛盾,是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来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现在说奥运精神的含义。人们对奥运精神最为耳熟能详的是两句话:一是“更高、更快、更强”;一是“重在参与”。前者强调的是奥运精神中的竞争理念、拚搏理念;后者强调的是奥运精神中的集体主义理念和团队精神。两者看来是矛盾的,实际是统一的。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是通过竞争,达到广泛参与、互相联系和交融的目标。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当年正是因为目睹世界战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希望通过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来找到人类相互联系的共性,推动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这种在竞争中求联系互动的精神,无疑与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精神是完全相通的。我们打造的中国印摩崖石刻,既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也是奥运精神的标志,因为他们的内核是完全相通互融的。我们要通过中国印摩崖石刻的建成,不断弘扬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相通的内在理念,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第二,我想谈谈中国印摩崖石刻与奥运圣火传递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我国的山体石刻艺术起源很早,据说流行于秦汉,兴盛于后汉,发展到魏晋,一直延续下来。中国人搞山体石刻,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宝藏通过山体石刻这种固体建筑形式持续性地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让精神财富永远不要终止,永远不要枯竭。因此,山体石刻实际上是中国人抒发远大情怀、记录深刻信仰的一种形式。而奥运圣火传递也是用以表达奥运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一种深刻形式。它同样寄托着人类的精神信仰。因此,中国印摩崖石刻与奥运圣火传递都是期望人类的正确精神信仰永久流传的形式,两者也是完全相通的。我们要通过中国印摩崖石刻的建成,也表达出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形式上的高度相通,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
二、中国印摩崖石刻表达的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与交融,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今年是北京奥运举办年,同时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应该说,我们能够举办北京奥运,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改革开放的关系上,应该说,要改革就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必然促进我国的改革。举办北京奥运,正是体现出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印摩崖石刻在这一背景下建成,它代表着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实际上它标志着我们文化的对外开放,标志着我们心态的对外开放,标志着我们要永远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财富,并与中华文化结合,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说,这种内在的开放,是最为根本性的。它必然推动我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二,今年我们遭遇了汶川大地震。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和共同精神财富,它必须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世代保存起来,流传下去。而中国印摩崖石刻体现出中华和谐文化的“和而不同”精髓,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就是“不同求和”。尽管存在着各种差异,中国人追求和谐共生、团结合力。这就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哲学内涵。中国印摩崖石刻实际上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哲学内涵的记载,也同样是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的记载。它会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
第三,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一次大交流。我们相信,只要以善意对待善意,以理解对待理解,中华民族是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取得文化沟通和认同的。中国印摩崖石刻的落成,正是我们以固体建筑的形式,表达出我们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沟通的强烈愿望和态度。我们完全相信,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追求文化和谐的强烈愿望和不懈努力一定会作出深刻的理解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