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笑傲病魔 痴心执教

2008-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高平 我有话说

7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全区干部群众开展向内蒙古大学金海教授学习的决定。决定指出,学习金海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

献的高尚情操,珍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一天,金海教授正在内蒙古医院进行化疗。他的病床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本书籍和几万字的书稿。

用事业拓展生命的宽度

金海,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

1999年,他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至今先后做了8次癌症手术、2次放疗,几乎平均一年做一次手术,目前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听力锐减,嗅觉、味觉全部丧失,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却没有畏惧,而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癌症搏斗,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从未离开教学讲台。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35篇学术论文200万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先后培养16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金海信奉一句话: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用意志和精神决定生命的宽度。

用意志创造生命的奇迹

1999年,金海突然发现自己晚上睡觉时特别难受,嘴里干渴,右鼻孔呼吸不畅。有一天,他对着镜子一看,发现鼻子里已长出一块息肉来。到医院一查,上颌窦腺癌。

1999年,金海才45岁,正值事业巅峰。在突如其来的病魔面前,金海依然异常镇静,他安慰妻子:“没事,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做个手术而已。”其实,金海也有些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他真的不甘心生命的长河就此打住。那天回到病房,无助的他想到了自己的导师,于是给导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打了个电话。听到这个消息,导师也感到震惊,半晌无语。很长时间,导师说了句:“一定要给我顶住。”金海听后,马上想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丢命不能丢阵地”的场面。金海重新振作起来,决定与病魔进行顽强的搏斗。

1999年第一次手术,右边半个牙床、半个硬颚全部切除。2001年,第二次手术,眼眶被挖掉,缝合线像鞋带一样缠绕在脸上,分不清五官,人已经面目全非。金海调侃说:“没事的,我只是到地狱走了一趟。”

2007年第7次手术,由于癌细胞已经长到眼球后面,摘除了眼球,右眼从此变成黑洞。

金海的右眼球被摘除了。然而,在金海的病床上,依然高高地放着一摞书和文稿。

当别人都惶恐不安地望着他,不知该如何安慰时,金海总是首先打破尴尬的局面。他说:“有一本书上提到,和我患同种病的人一共做了9次手术。我要活到70岁,我还有很多课题没有做,怎能轻易走掉呢。”金海神态自如,从不避讳自己患癌症的事实。

妻子林娜说,金海进食非常痛苦。由于鼻腔和口腔是通着的,一吃饭,饭便从口腔进入鼻腔,看着他那种痛苦的样子,妻子心如刀绞。由于没有了嗅觉和味觉,任何食物对他来说只不过是满足胃的需求。

但金海顽强地活下来,而且活得充满激情。由于面骨很多骨头摘除,他说话都很困难。为了重返讲台,他苦练说话,现在他可以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课。很多同事说他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金海说:“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但是任何人遇到这样的病魔都会面对并承受,只不过我属于承受能力比较强的那种人。人与其等待静静完结,不如呼啸着去燃烧、去搏击!纵然我化做泥土,也要花开一朵!”

带病冲刺博士学位

1997年开始,内蒙古大学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这时已经是硕士生导师的金海积极响应,于1998年顺利通过了博士生考试。

拖着病体的金海既要给自己的学生讲课,又要去听博士生专业课,还要兼顾承担的学术课题和项目。

2002年6月17日,金海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聚集着金海的亲朋好友、导师、学生以及很多不相识的朋友。这中间有一位英国的访问学者和两位韩国的留学生,他们都是听说了金海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

金海的博士论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在充分占有史料和系统叙述史实的基础上,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和客观的分析,填补了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7名答辩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金海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一篇有创新、高水平的论文,并当场宣布其论文成绩为“A”,顺利通过答辩。这时,静寂的大厅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金海的朋友喜极而泣。知情人都明白,金海这3年来是如何克服常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取得今天的荣誉。

在乡野追寻历史印迹

作为一名内蒙古的历史学者,金海需要更多地了解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事件,同时还要参与一些人文类的社会调研。

在儿子考大学的关键时期,金海却在呼伦贝尔搞调研,等他回来,儿子已经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了。

2003年7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和云南大学共同承担一个关于村寨调查的课题,内蒙古的调查点选在锡盟正蓝旗的一个嘎查(村)。原本学院计划安排另一位教授去,但是这位教授由于临时被派到日本访问,学院想让金海去,但又怕他身体吃不消。“没事,我去。只要你们信得过我,保证完成任务。”

调查所选的嘎查偏远,有时候要走很远的路程,同事们担心金海的身体,但他执意参与入户调查,亲自记录、拍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调研了一个多月后,他又到了云南大学统稿。金海说,虽然苦些,但是完成了两所大学跨校合作,对于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2004年至2005年间,金海一共做了3次手术。但是在手术前后,他都是往返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和呼伦贝尔之间,在手术的两个月后,他又出现在乌审旗的田野里。

妻子说,金海患病以后下乡搞调研是常有的事。作为历史学者,他必须去历史的事发地寻找曾经的遗迹,尤其要有一个地理和空间的概念。至今,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内蒙古的大部分乡村和草原。

7月10日,记者在采访金海的时候得知,金海参与主编的《内蒙古通史》已经进入国家史学文库。金海高兴地在病床上又捧起书看了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