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威海:把文明城市建在人文本位上

2008-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胡禄太 王警卫 我有话说

在街头漫步,因为心中有爱,路过献血车的时候主动挽起袖管;到银行汇款,因为有了等待呼叫服务,再也不受排队之苦;到医院看病,因为医护人员体贴入微,心情变得格外舒畅……

在山东威海,自2004年开始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让普通市民实实在在成为了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让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文明而更加美丽

,因和谐而更加动人。

遵从民意――人人是参与者

夏日里的威海市区各个活动场所,人如海,歌如潮。面向基层培育群众文化团体是威海市因势力导的一项举措,仅中心城区――环翠区的群众文化团体就已发展到200多个。夏季广场纳凉晚会、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持续整整一个夏季的街头歌咏和文娱活动,在每年的5月23日这一天正式拉开帷幕,民众都自发成立合唱团,组织演唱。

放歌威海,放飞工作。“十星级文明户”、“环境文明小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阳光机关”、“服务名牌”等系列创建活动和“感动威海十佳人物”、“十大孝星”、“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陆续展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原则。”一位负责人说。

姚洪波是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他开出租车10年,行程200多万公里,一路播撒爱心和文明。市交通局以此开展了“客运出租业创文明示范窗口”活动。现在,“拥军车”、“敬老车”、“雷锋车”、“高考服务车”已遍及全市各大出租车公司,仅今年高考期间,市区就有8家出租车公司的185辆出租车为高考考生免费服务,成为展示“文明威海”的一个靓丽窗口。

遵从民意、人人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来的是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去年威海遭受的五十年一遇的特大风暴潮中,公安消防官兵顶着滔天巨浪抢救遇险群众,2名战士因此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年汶川大地震后,威海人主动捐钱捐物,有的捐出10万元不肯留下姓名,有的卖掉轿车支援地震灾区……截至6月20日12时,威海各界已向地震灾区累计捐款捐物1.71亿元。

满足民需――人人是受益者

富民是强市之本。为此,威海市开展了以理论创新、环境创优、机制创活、企业创效、人民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7.4万家,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5%;城镇每年新增就业5万多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万人;城镇登记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失业率多年控制在1.6%以内;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今年提高到760元。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达162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一半。

社会保障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威海市立足于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五大保险覆盖率平均达到75.4%;五保老人全部得到供养,集中供养率70%;100%的行政村、96.9%的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起推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2万多人,其中中心市区8万多人,覆盖率60%。

为了走出环境困扰,近年来威海先后拒绝了有污染的外资项目20多亿美元、内资项目200多亿元,关停小造纸、小化工等污染企业50多家,对500多个工业污染源进行了治理,清理近海养殖3万多亩,拆除燃煤小锅炉1500多座,全市饮用水源、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相应功能区标准,空气环境优良率10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总分连续10年居山东省首位。

在群众中普及文化活动,自然少不了文体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健身中心、图书馆、公园等一批群众文体活动、休闲场所拔地而起;全市多数社区建有文化广场,每个镇都有文化站,一半的村建有文化大院。

汇聚民力――人人是监督者

每天上午7点半,众多的威海市民会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收听市电台的《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在这条热线上,44个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间,为市民解疑释惑、排忧解难。栏目开播6年来,市民已打进热线电话16834个,98%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在威海,像《行风热线》这样的市民投诉渠道还有市长信箱、12345市长热线和市建委、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固定热线电话。不仅如此,58个政府部门还依次亮相市直各大新闻媒体,围绕服务谈措施,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创城是一项全民工程,理应充分汇聚民力、依靠民智,从这个角度上说,广大民众理所当然是创城的监督者。”威海市文明委的同志说。

市民有监督,工作有动力。对民众反映的问题,威海市下大气力整改,有效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土地出让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了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针对公车私用、公款消费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2005年以来,又先后将市直238个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收入一个筐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一条渠道”。行政集中审批、“阳光审批”都在积极推行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