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陆学艺在《理论前沿》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社会建设的实践一直在进行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
赵剑英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当代,文化已由一种隐性的力量凸现为一种显性的新的实践力量。文化既是一种“硬实力”,是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是民族国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文化还是一种创新力,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当代文化这一特质的新认识,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形态理论,深化了我们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动力观的认识。
新工业化的本质
韩民青在《济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认为,新工业化本质上是一种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新生产方式,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实际上是物质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对此人们已经形成共识。针对目前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兴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本质上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努力开拓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所以,我们必须从深入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的角度来把握新工业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