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8-07-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社会建设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陆学艺在《理论前沿》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社会建设的实践一直在进行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

建设,只是过去我们没有用社会建设这个概念去指称它,而把它分别归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名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社会领域的建设,都称之为社会发展。其实,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两个概念,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社会建设的涵义应是: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各项建设。其中,社会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等;社会建设的原则是公平与公正;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社会建设的保证是社会安全运行,包括社会安全阀构建;社会建设的动员机制是建立协调各阶层利益的机制,充分动员民众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管理,主要是在社会运行方面科学管理,保证社会良性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

赵剑英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当代,文化已由一种隐性的力量凸现为一种显性的新的实践力量。文化既是一种“硬实力”,是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是民族国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文化还是一种创新力,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当代文化这一特质的新认识,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形态理论,深化了我们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动力观的认识。

新工业化的本质

韩民青在《济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认为,新工业化本质上是一种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新生产方式,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实际上是物质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对此人们已经形成共识。针对目前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兴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本质上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努力开拓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所以,我们必须从深入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的角度来把握新工业化的重要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