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高考之后,除了中榜考生的欢庆之外,最热闹的该是出“状元”的学校。笔者所在地方的一所普通中学在今年的中考和高考中接连取胜,双获佳绩,一时间,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一些机关单位、新闻媒体,恭贺道喜者
其实,不光是这所普通中学,这种重“产出”而轻“投入”、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旦创出业绩,搞出成果,接踵而至的便是种种荣誉,便是电视上频频“露脸”,报纸上介绍经验,便是重金奖励,工资晋级……可在未出成果之前,对学校、教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际困难却是很少有人问津。
上文提到的那所普通中学,校舍陈旧,教学设备简陋,师生宿舍紧缺,教师工资屡遭拖欠。可这些问题反映上去,却每每如泥牛入海。而这些恰恰正是需要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真正为学校、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才能激发起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成绩时来个“锦上添花”式的道喜,绝对不如在学校、教师遇到困难时的“雪中送炭”更有益于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成就,绝不能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教育主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绝不能仅仅将眼光盯着学校的升学率,盯着学校中考、高考时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的达线率,盯在摘得多少“状元”头衔、考取多少名校这些指标上,更不宜以此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进而决定对其的投入。因为这种偏颇的做法,必将使众多的中小学滑向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只抓几个“学习尖子”的错误教育轨道上去,从而有碍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有别于一般的产业,不宜采取量“出”为“入”的简单的“投资策略”。相反,对那些教育设施落后、师资水平不佳、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更需要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去改变落后面貌,而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和一些非重点学校,更是要作为关注的重点。在教育投入上的势利行为只能加速学校的两极分化,从而使公众难以享受到真正公平的教育。
有成绩,自然可喜可贺。但如何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是相关部门最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