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
在灾区坍塌的废墟里,在陡峭的大山上,在幽暗的丛林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突击队”、“生力军”作用,带领全体参战消防官兵勇往直前,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冲锋到哪里,在灾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时间就是生命,用速度战胜死亡
5月13日凌晨,副总队长周志军带领总队抗震救灾救援大队第一批53名官兵紧急入川,辗转到达都江堰,成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首支到达灾区的外省地震救援队。
14日凌晨,副总队长陆长春带领第二批403名官兵驰援灾区,入川后兵分两路,赶赴汶川县映秀镇和彭州市小鱼洞镇展开抢险救援行动,其中260名官兵成为第一支徒步抵达震中映秀的队伍。
15日凌晨,副政委张家双带领第三批救援队伍315名官兵奔赴绵阳市安县,救助、转移被困群众。
他们到达灾区后的第一时间,迅速成立了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抗震救援大队临时党委,率领771名消防官兵,投入7条搜救犬和搜寻、救生、破拆、防护等23类1431件(套)救援器材,在四个战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救援战斗。
在都江堰,消防官兵冒着余震,连续奋战,对每一个角落、每一堆废墟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成功解救出50名被困群众。
在映秀镇,广大党员干部,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第二批突击队冒着被滚石砸中、滑落悬崖的危险,绕过十余座山,昼夜强行军,徒步跋涉山路100余公里,第一个到达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的映秀镇。他们成功将40余名被埋压人员救出。
生死营救,让使命呵护生命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市大雨倾盆,根据群众求助,观景街居民楼一高龄孕妇被埋。现场总指挥、临时党委负责人、周志军副总队长亲自带队赶赴坍塌现场实施救援。当时楼房整体塌落,仅剩一道高约40厘米的夹缝,1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被埋压在里面。此时仍有余震不时发生,楼房随时可能二次坍塌。
由于作业空间狭小,只能由1名救援队员踩着梯子,协助另一名队员钻进夹缝中,使用凿子、铁锤、切割机、打磨机等设备,将死死困住幸存者的钢筋一点一点锯开。经过一天时间,终于将孕妇救了出来,随后又把她的母亲从废墟中救出。
15日上午,政治部副主任穆成山担任队长,带领101名消防官兵走了近3个小时到达小鱼洞镇政府驻地,成为第一支也是唯一到达该镇的外省消防救援力量。应急分队立即分成两个突击队,由党员干部带队,一个突击队前往海拔高度1600多米的董坪村搜救被困群众,另一支突击队在镇政府驻地搜救被埋压人员。
突击队12名官兵涉水来到昔日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地震将这个村庄几乎夷为平地,到处是废墟。这时,一个微弱的声音传入耳中,他们断定声音是从倒塌的窝棚中传出后,立刻动手,清理掉木头和乱草,找到了80多岁的黄玉珍大娘。老人头部和颈骨受伤,神志有些恍惚,她在受伤状态下整整坚持了70个小时。现场总指挥、德州支队王玉刚参谋长立即命令特勤中队队长、共产党员范道永率队员不惜一切代价,将老人安全转移到山下。
大义有大爱,大爱成大勇
面对灾难,山东消防总队八百多名特勤战士主动请缨,向各级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20余名干部推迟了婚期;100多名官兵放下患病需要照顾的亲人,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总队在各参战分队成立了临时党总支、临时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377名党员官兵冲锋在前。在抗震救灾第一线,27名战士因成绩突出火线入党。
在映秀,上甘岭战役的感人镜头在这里一次次重演,260名官兵一天只能分到4瓶矿泉水,战士们把水推来让去。在都江堰,官兵们争分夺秒,抢抓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连续作战,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在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消防官兵们只有一个选择:救人!据悉,全省消防官兵持续作战八天八夜,成功抢救出被埋压人员130人,转移被困群众2780余人,清理上交现金、存折27万元。
记住他们,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