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成为奥运火炬手,我感觉非常幸运,更幸运的是在自己的家乡传递的最后一棒”,今天延边市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谢军在点燃圣火盆后兴奋地说。作为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本报记者在火
谢军是北京籍的棋手,她1970年出生在北京,但父母却是吉林省辽源市人。“这次来吉林省参加火炬传递,算是回到老家。”谢军说,“母亲当年以吉林高考状元进入清华大学,我又获得过世界冠军,这些事情吉林人民没有忘记,所以他们推选我做最后一名火炬手。”
谢军谈到一段往事,1991年10月,她在菲律宾战胜前苏联国际特级大师齐布尔达尼泽,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当地华侨竟查出她是吉林人,“他们给我写信,说以前东北有‘三宝’,现在变成了‘四宝’。所以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吉林女儿。”
国际象棋至今还没有进入奥运会。谈到这个问题,这位棋后说,作为国象运动员,目前参加不了奥运会,拿不到奥运会冠军,是有些遗憾的。但是体育爱好者是无法计数的,有过奥运会经历的有多少呢?更别说拿奖牌金牌了。重要的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我参与,我快乐,我奉献。”
谢军认为,国际象棋这个非奥项目通过多年努力和方方面面的重视,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土壤。它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智力项目,完全可以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国际组织上积极争取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另一方面,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认可,红红火火地去发展。
谢军说,许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下棋就是个脑力活动。“其实,下棋还是个体力活。一盘棋下来要六七个小时,体能消耗完全可以跟拳击比赛来相比。”她说自己为了锻炼体力,就学打乒乓球。
谢军认为,棋类有寓教于乐、智力开发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功能非常强大。这个最流行最普及的项目的教育作用在国外经历了时间考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在我国被认可,成为一种小孩子必然要会的东西。她说:“人是个整体,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
话题一旦转到教育上来,这位国家国象队教练、北京棋院院长一贯平缓的语速明显加快了。她说,从一线退下来后,新的岗位要求她必须学会如何管理,如何教出更多好棋手,于是她选择攻读心理学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后。
她说,回过头看她的运动员经历,实在太幸福了,国家特有的体制决定运动员可以很单纯,抛开任何杂念追求理想。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人生如棋,仔细品味棋艺人生,很多道理,不用在现实中摔那么多跟头就能品味到。转型后,自己也确实很快乐,投身于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大家一起来为中国体育事业添一块砖,出一点力,很有成就感。(本报延边7月16日电)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