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青年学子树立科学信念

2008-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朱伟光 特约记者崔玉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哈尔滨理工大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成才做人,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学校成立了校、院、班级三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研究小组,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网”和“大学生读书网”为核心,以各院学生工作网站为基础,以“理工宣传”等网站为依托,大力构筑理论学习阵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之路。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高校借鉴。

让青年学子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特别是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这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一方面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创新,不断夯实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方面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氛围。通过对优中选优的大学生进行系统培养,一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脱颖而出!日前记者深入该校采访,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了这一可喜的现象。

“第一堂课”点亮人生航标

该校党委曾经为如何提高育人的质量而苦恼。那一时期,多数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把个人的追求放在人生选择的首位。党委书记高军告诉记者,现实使他们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如果只传授知识而忽视灵魂的造就,那就是严重的失职!于是,他们一方面不放松对青年学子的知识传授,一方面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成才做人,在不断改进创新中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

近年来,在哈理工,每一名新生都要先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第一堂课”。为了上好这堂课,任课教师都要提前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对本门课程的要求。新学期开学,40多位教师同讲一堂课,讲解学生怎样正确看待自我、正确对待理想、正确看待国家形势,如何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学习的动力。马列教研部主任李庆华告诉记者:“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从讲理想切入,把育人放在教书首位,把教学生成长成才、做人做事贯穿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始终。”于卫军老师说:“理工科的学生开始一般都不善于表达,第一堂课就让他们自己规划人生和理想,慢慢地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王雅文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学生学习有‘向师性’,上好第一堂课,更重要的是以我们自己的人格感染和带动学生。”机械学院2005级学生贾利曾在课堂上阐述过自己对“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看法。贾利对记者说,任课老师当时和他说的话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不能说你完全错了,但是你这样看问题肯定片面。未来的生活中,你会遭遇很多的挫折,慢慢地你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这几年的大学生活验证了那位老师对贾利的预言。同学们之间互助互爱共同进步,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贾利逐渐明白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个集体的人、社会的人,因此人、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只是为了自己。

网上读书,激活大学生学习热情

让学生掌握学习自主权是哈理工提高育人质量的又一探索。他们变课堂灌输为积极引导,把课内的系统授课与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结合起来。为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哈理工创建了大学生读书网,通过网上开设名著导读课,有声有色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每学期除参加相应的考试外,还要从规定的阅读书目里,自主选读与本门课相关的一本理论著作和政论文章,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马列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对读书心得逐篇阅读、打分并计入学生成绩,而这项工作同时也作为对教师的考核内容。

网上读书引发了学生们的读书热情,“读一本好书”活动也引发了学生们网上学习理论的热情。早在1998年,哈理工就建立了“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网”(现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网”),学校领导亲自挂帅,聘请两课教师为网站的理论指导教师。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达2000多人次,总点击率超过110万次,影响波及海外。据了解,该网站还是全国高校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站。哈理工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网”和“大学生读书网”为载体,以各院学生工作网站、各级学生组织网络为基础,以“理工宣传”、“青年人生”、“学生工作”等网站为依托的理论学习阵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成了学校网站的主旋律。

搭建平台,让优者更优

在普遍培养的同时,哈理工还优中选优,为那些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又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和骨干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他们成立了校、院、班级三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研究小组。目前,共有校级研究会1个,成员130人;学院级研究会13个,成员1532人;研究小组438个,参加人员7797人。

校级研究会设立高级理论研讨班,研讨班为这些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及骨干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到省委党校等聘请名家授课。每次学习结束后,这些学员不仅要撰写论文进行交流总结,而且要组织学院和班级里的同学学习,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讲给同学听,他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消化理解,不仅有创新,而且贴近学生实际,句句讲到同学的心里。200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志愿者李俊霞在学校参加了校级研究会和学生党校的学习后,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前夕,她毅然选择了到西部甘肃泾川县参加志愿服务。两年后,她选择留在西部。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以一己之力回报祖国多年来对我的培养。西部需要建设者。选择留下,也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武俊峰告诉记者,在当今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形势下,能主动放弃繁华舒适的都市生活,自愿选择艰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哈理工4年间有286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部、选择了基层、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4年来学校共培养5064名党员、18000余名积极分子,一批又一批既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又有坚实专业基础的学生在基层扎根开花,建功立业。这是大学生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体现,也是哈理工多年来辛勤培养教育青年学子的丰硕成果。

不断实践,让理想成就未来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到实践中去、与社会共呼吸是哈理工人不懈的追求。在哈理工,各学院的理论研究会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围绕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调研与社会实践,这些经过哈理工精心培养的学生党员和青年骨干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从校内带到了校外,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据了解,校、院和班级学习体系成立以来,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近200项,有近万名学生参与。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研究分会学生连续多年到黑龙江农村,以“知识改变命运,理想成就未来”为主题,对农村孩子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研究分会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先进小分队”荣誉称号;外国语学院研究分会与哈尔滨康富小学联合举办了“大手牵小手,成长你和我”活动,旨在让小学生了解大学,让大学生重温成长历程,通过互动和关怀,将爱心传递给祖国的下一代;法学院师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公民的维权意识。

多年的不懈探索,哈尔滨理工大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之路。党委书记高军说,“我们把立足点定位在启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上,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多年的探索,使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还要坚定地探索下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