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庐山:迈向和谐发展之路

2008-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周云飞 张家峰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峰回路转。这里围绕“求科学发展之真,务项目建设之实”主题教育活动,在实施“项目推进年”和“项目落实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找差距,抓住项目建设求突破,围绕民生工程促和谐,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良性循环,社会发展步入和谐之路。

解放思想找差距

日前,记者来到该区统计局采访。统计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庐山区发展迅速,大部分经济指标成倍增长。然而,当他们把眼光转向东部,无论是GDP总量、人均GDP还是工业化率,庐山区都远远地落在后面。

从统计数据分析,庐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工业,特别是大工业大项目。事实上,由于经济实力方面存在差距,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到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条件,都还有很大的距离要追赶。之所以发展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既有历史条件、地理条件的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主观上抢抓发展机遇意识不强,开放创新观念薄弱的原因。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行动。在正视差距的同时,庐山区领导班子积极探索一条适应自身实际的正确发展路径,变压力为动力,在推动加快发展上继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迎头赶上先进地区发展步伐。

“如果给我一个舞台,我将还给大家一片蓝天。如果竞职成功,我将会用行动来兑现诺言,实现自身价值……”3月7日下午,庐山区五里街道党工委组织33名机关干部分别陈述自己的“竞职纲领”,33名竞争者通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有12名机关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其余18名干部也在双向选择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彻底改变过去机关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的机关工作作风,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该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区9个乡镇中实行双向选择提高效能建设,乡镇干部通过竞聘演讲、述职评议等形式,在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竞争氛围中,一个个充满责任感、富有朝气、敢挑重担的干部群体应运而生,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新气象。

抓住项目建设求突破

吊车如林、干劲如潮、项目如织、布局如画……笔者在庐山区生态工业园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看到了推进项目建设给庐山区带来的勃勃生机。

庐山区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盘活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的思路,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包干机制,对重大项目推进实行“一月一调度、两月一督查”,对园区工业项目报建实行“一票制”和“一站式”办理。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举全区之力加快沿江沿湖开发的决定》,并抽调10名在职干部组建成立了沿江沿湖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打造生态工业城、东城玻纤基地、姑塘化纤基地、新港沿江工业基地等“一城三基地”。精心挑选18名优秀干部组成了4支驻地招商小分队和5支产业招商小分队,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专业招商。今年以来,庐山区首次为93个重点项目分别选派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综合素质高的干部,负责蹲点企业项目报建、开工、投产达标等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全区形成了“聚合资源优势,抢占项目发展先机,形成项目发展强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不论是在区生态工业园,还是在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姑塘化纤工业基地、东城玻纤复合材料工业基地,所见所闻,令人惊喜。江西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在庐山区长岭村开工建设;浙江杭州诺贝尔陶瓷集团“移师”庐山区,在新港镇投资15亿元,兴建30条大型高档陶瓷生产线,匡庐大地将随之崛起一座“陶瓷城”;香港年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在海会镇建设的“百果园”农业休闲娱乐项目为环庐山地带新增一处农业观光休闲胜地;投资36亿元的循环经济L乳酸、投资5.5亿元的大唐氟化工、投资9.8亿元的赛得利二期、投资2亿元的华东市场三期、投资1.2亿元的科茵格沥青等一批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设……一个个外地客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批批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海外;一座座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生产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十里、五里,有辐射赣鄂皖三省多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在姑塘、莲花,有国内知名的玻纤化纤生产基地;走进赛阳,看到的是赣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在新港,有开发沿江沿湖工业基地的主战场;走进虞家河,感受到的是欣欣向荣的鄱阳湖特色养殖业;在海会、威家,旅游餐饮业早已名声在外……在庐山区各乡镇采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乡镇经济的块状特色,它们引领着庐山区的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乡镇经济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围绕民生工程促和谐

74岁的王秀兰老人由于心脏不好,去年10月份至现在共住院4次,花去医疗费用1万多元,由于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她在庐山区医保局报销了6000多元的医疗费用,是该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第一位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的居民。

今年以来,庐山区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推动该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援助为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庐山区通过招商引资、增上项目,扩大用工需求,加强供需对接,共提供就业岗位2516个;将劳动年龄段内失地农民纳入再就业援助体系,把就业培训与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培训中心建设,目前已在全区建立和联系各类培训基地9个,今年以来举办“庐山区阳光工程旅游服务”、“庐山区阳光工程旅游服务食品加工(茶叶)”等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882人次,经培训有406人走上了就业岗位。

以落实医、社、养老保险为基础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今年年初,庐山区财政预算增加经费200余万元,把1293户3458名农村低保户补差标准提高一倍,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统一标准,今年安排敬老补贴资金100万元,确保了区内所有7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年享受100元固定生活补贴,投资255万元新建和改造敬老院面积5080平方米,新增床位212张;设立教育救助基金,为1365名高中以上贫困学生提供资助;设立济困病房,将大病救助病种由6种扩大到12种。同时,为社区干部每人每月新增工资100元,上调了村(居)干部工资标准,并把109名村级干部纳入了养老保险和社保,切实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以实施“民情通道工程”为平台畅通“民意表达路”。庐山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建设惠民物流通道,在各乡镇设立劳动事务保障所,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便民服务点”、“村民代办服务所”。今年以来,全区已建立“便民服务点”、“村民代办服务所”65个,为群众代办服务证照1582件(个),调解纠纷309起,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1150条,解决农户实际问题322个(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