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座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2008-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夏静 通讯员王锋斌 漆华 我有话说

2008年6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哀乐低回,人们举行隆重的告别仪式,向优秀的共产党员、中科院资深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裘法祖致以沉痛的哀悼。

大师虽已故去,但他为中国外科医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俨然一座丰碑,高高矗立在人们心中。人们仍无法抑制对他的怀念之情,不断追忆他生前的点

点滴滴,被他伟大的爱国爱民情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严谨的治学所深深折服。

从医为民,爱国爱民

裘法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说:“我有3个母亲,一个是养育我的母亲,一个是培养我的母校,第三个是我可爱的祖国。”

伟大的爱国、爱民情怀始终贯穿在他近70年的从医生涯中。

抗战胜利后,32岁的裘法祖毅然回到了极度落后的祖国,拉开了中国现代外科医学发展的大幕。当时还年轻的裘法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百姓医学知识严重匮乏,这极大地影响了国民身体素质。他认为“不能让民众死于无知”,决心提高中国百姓的医学素养。1948年,他发起创办了《大众医学》杂志,广泛普及大众卫生知识。去世前不久,裘法祖为该杂志投了最后一篇稿件――《让医学归于大众》。用医学为人民大众造福,是裘法祖从医生涯的头等大事。

他始终站在世界外科医学前沿,认真分析中国医学的发展现状,远见卓识,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对我国医学,尤其是外科医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外科医学向着正确的方向高速发展。

裘法祖积极支持自己的学生出国深造。每当学生临行前聆听他的教诲时,他都会语重心长地说:“你一定要回来,国家和人民需要你!”寥寥几字,承载着他对人才的渴望,对发展中国医学事业的渴望和强烈的为人民祛除病痛的渴望。

医术精湛,四海扬名

提到裘法祖的医术,必然要提到“裘氏刀法”。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练就的以稳、准、轻、细、快为特征的“裘氏刀法”,在外科医学界家喻户晓。然而,他没有保留绝技,而是将“裘氏刀法”的要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他的众多弟子,至今仍以得到“裘氏刀法”的真传而倍感自豪。

除了刀法精湛,他还在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相关领域具备很高的造诣。他在国内首先创立了器官移植动物实验室,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学科的奠基人;开创了“裘派”手术方法,改进普通外科手术20多种;打开了外科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新局面。他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的多部教材,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外科医学的主流教材。有人据此称“中国所有的外科医生都是裘法祖的学生”,其实也并不为过。

裘法祖为中国外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医学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因而被中外医学界尊为“中国外科之父”。对此,他淡然一笑,称自己“仅仅是中国现代外科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医德高尚,言传身教

“病人敢于在被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自己的肚子上开刀,这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裘法祖经常这样跟自己的学生讲。

从医近70年来,他对病人始终抱有一颗极度负责的心。

汶川地震发生后,94岁高龄的裘法祖主动请缨,担任专家组顾问,参加会诊。他要求严格控制截肢,并规定,所有截肢手术必须通过他的批准方可实施。来自北川的16岁小伤员刘银旭不知道,自己双腿得以保全,就是裘法祖直接关怀的结果。

每天为病人查房3次,是同济医院几十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而首开先河的就是裘法祖。无论风霜雨雪,不论多么繁忙,他总会坚持在凌晨12点前完成对病人的夜间查房,否则他就“无法安心入睡”。正是这种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裘法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特别注重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裘法祖向来以严格著称。可他极少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斥责,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唯一一次被老师骂,是因为我替他收下了患者送的礼物。”他的学生、著名外科医学家吴在德说,“然而,在为老师清理遗物时,我们却发现这件礼物保存完好,丝毫没有被动过。”吴在德动情地说,老师这样以身作则,哪个学生敢再收病人的礼物?

裘法祖对学生的每一项科研工作总是竭尽全力地指导和资助。学生蔡红娇教授说:“是裘教授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只要有老师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尽管对学生的研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裘法祖拒绝在学生的报告中署名。几经请求,他才“妥协”,“那就把我的名字放在后面吧。”

严谨治学,真诚做人

裘法祖对于学问的态度是极端虔诚的。

5月28日,裘法祖最后一次为汶川病人查房时,还向在场有关人员列举了他发现的学术造假行为,并痛陈其危害。同时,他严词告诫身边的学生和医生,医学造假人命关天,要坚决杜绝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

主持编写我国现代外科医学主流教材是裘法祖的主要功绩之一。几百万字的外科学教程,裘法祖每每必亲自编审和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要经过他的仔细推敲。直至去世前一天,他还在为最新版《黄家驷外科学》清样中一个字的去留而广泛翻阅多本内外科专著。由于过度劳累,在编写完《黄家驷外科学》(第四版)之后,他的腰就再也没有直起来,其治学的严谨精神可见一斑。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裘法祖经常这样与学生共勉。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医术,而这两点正是裘法祖穷其一生努力追求的。

裘法祖的科学态度、技术特色、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被他的学生称为“裘氏风范”。让“裘氏风范”得到广泛继承和发扬,是全社会深切缅怀裘法祖,追思一代医学泰斗的最好的方式,更是为培养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思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