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定岗双元”职教模式

2008-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雁 我有话说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太仓迅猛发展的经济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定岗双元”育人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职教与经济的真正互动。学院院长魏晓锋教授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定岗双元”的职教育人模式。

记者

:“定岗双元”是种怎样的培养模式?相较现在盛行的职教培养模式有何优点?

魏晓锋:“定岗双元”汲取了德国“双元制”的精髓。这种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一岗位的任职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它是“订单式”教学的更进一步,使学生直接和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对接”,从而实现学生百分百就业,使教育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记者:实施“定岗双元”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魏晓锋:校企“唇齿相依”,互为支撑,互为前提,这是职教良性发展的标志。“定岗双元”培养是以校企合作为前提的,必须构建校企紧密合作、效益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因此,企业是开展“定岗双元”的坚实土壤。以健雄学院为例,学院所在的太仓市,现有100多家德资企业入驻,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产业群。当然,职业院校的观念也要更新,要有“贴上去”主动服务的意识。健雄学院紧紧依托这些企业,主动上门沟通,与企业共同推进“定岗双元”的实施。

记者:请举例说明“定岗双元”的具体实施。

魏晓锋: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高校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与实践需要有“最后一公里路程”没有衔接。“定岗双元”很好地衔接起了这艰难的“一公里”。学生踏进健雄学院校门后,大部分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相应岗位。学生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例如,学院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合作,签约成立的“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招收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一年级在“培训中心”实训工场,由德国专家指导完成实践技能操作,进入二年级后,2天时间在学校、3天时间在企业。他们在3年中“工学交替”,既有学校老师夯实必须理论和专业基础;又下到工厂接受企业内“能工巧匠”的手把手训练;作为“准员工”,还能深刻体会企业的质量观和价值观。目前,除“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外,史泰博、舍弗勒、赛路客等十几家国际大型企业都与学院合作开设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涵盖学校16个专业2000多名学生。

记者:“定岗双元”最大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魏晓锋:我国对产品质量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是,工人的产品质量意识是产品质量提升的最关键因素,中国与德国等欧美国家的产品质量差距,深层次原因也在于此。在太仓投资的世界五百强舍弗勒公司,建厂先建员工培训中心,中心投资达2000多万元,每个准员工的培训成本平均达4.5万元。他们所追求的,不仅是员工的精湛技能,还有对产品质量意识的高度责任感。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甚至瑕疵小到无法用肉眼察觉的产品,都不被容许流向市场。“定岗双元”,就是为了造就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我国的产品质量,在硬件完全具备的条件下,才能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