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政府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对发展高端产业给予了极大热情和高度重视。各地区不惜重金投入,建立高端产业园区,积极构建高端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把高端产业的发展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选择。
明确目标和方向是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前提
高端产业
在第一产业发展高端农业。高端农业是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位于农业价值链顶端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的产品。它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高品质。产品是按照标准化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食品。二是高效益。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同类普通产品,收益是普通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三是高消费。产品销售面向大城市和国际市场的高消费人群。四是精品时尚。产品能够适应现代都市人消费观念,满足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要求。
在第二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指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的目标。制造业的中低端化一直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发展高端制造业就是要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化、煤炭、建材等重要工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的制造业真正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高端。
在第三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既存在于消费者服务业也存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它具有人力资本密集、产品品质优良、产品差异性大、投入产出效率高的特点,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其涉及的主要行业有:金融、民航、传媒、旅游酒店、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由于高端服务更加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性,其竞争力更多体现在品牌和声誉上。决定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信息化程度、制度环境以及国民收入水平。
认识产业发展规律是高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在我国各地区对发展高端产业给予极大热情和高度重视的同时,我国高端产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理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理论必须先行。当前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要对高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理解,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重复性。
首先,应该对高端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认识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把握成功的方向,当前发展高端产业亟待回答的是:“什么是高端”、“谁来走高端”、“怎样走高端”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上深入认识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把握推动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出促进产业高端发展的政策和战略。
其次,应该研究我国的区域发展特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定位产业对象。发展高端产业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内地。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具备了相对完备的产业基础和服务设施,高级人才聚集,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工人等条件。因此,这些地区必须强调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意义。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很多,就业困难,而且中高级人才流失严重。这些地区就应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端产业。
创造产业集群优势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我国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在欧美,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有美国硅谷的微电子技术集群,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等等。
世界著名的核心产业集群区域大都经历了“从分散到集聚,再从集聚到扩散”的一般过程。实践证明,提高核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对已形成的产业集群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优势、合作优势、创新优势打造核心高端产业。再通过技术扩散、资本扩散、信息扩散、产品扩散等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产业对周边地区的引导和聚集作用,使其形成产业结构的阶梯模式。核心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向外依次发展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人口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其各自的高端产业集群,并不断扩大其产业区域范围,在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
政府的培育扶持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新技术是支撑高端产业的骨架和核心。发展高新技术虽然是国家、行业、企业共同利益所在,但必须由个别部门上升为国家行为。因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量大面广、技术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应主要靠国家的扶持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在组织推动、规划协调、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工作,国家应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借鉴美国等工业化国家的做法,政府应优先采购本国的装备和产品,以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给予大力支持。我国政府应以安排依托工程的方式,鼓励用户优先使用国产装备,特别是首台、首套国产技术装备。对率先采用国产装备的重点项目,由国家财政给予贴息贷款。对于确实需要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与装备,在项目启动时就要制定出关键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方案,并从工程的总费用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工作。另外,可由政府、制造企业共同设立装备制造风险基金,为初次承担自主化的企业进行保险和担保。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