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强化执政意识 增强执政能力

2008-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志祥 我有话说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完善和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同一切妄图削弱甚至否定党的执政地位的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同时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共产党人为维护党的执政地位而斗争的

使命意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共产党人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共产党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共产党人要带头学法、懂法、用法,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强化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执政能力建设,是按照执政党建设规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提升执政品质的过程。增强共产党人的执政意识必须落实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上。

科学执政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实现科学执政应该做到:一是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一旦形成便作为一种深层的理性认识贯穿于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之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均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党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使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因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党只有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下,在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之中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心声,高度重视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维护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二是正确处理执政党与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关系。科学分析和界定执政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实现科学执政的关键。“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原则”,改变党以前“事无巨细”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党对立法机关的领导方面,要善于使自己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在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方面就是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证司法工作的独立和公正。在党对行政机关的领导方面就是要通过党政分工而不是党政分开,科学、合理地配置二者的权力资源,使政府更好地行使其行政管理的职能。

民主执政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条件。坚持民主执政核心的问题是要把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用健全的党内民主生活推动民主执政。政党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党员组成的,全体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没有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是难以形成和贯彻实施的。因此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二是积极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作为执政党,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政治资源,因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充分吸收新兴的社会力量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依法执政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实现依法执政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转变执政观念,摈弃“为民做主”和“替民做主”的观念,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下原则:第一,执政行为的合法原则。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容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信任,那么其形式的合法性就在于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实现执政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根据执政的合法性原则,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第二,执政方式的民主原则。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必须使其行为贯穿着民主精神。从形式上看,通过民主实现执政是现代执政党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执政行为的公平、公正原则。社会公正以制度为基础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资源和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要求。“公正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身存在和进步的普遍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在其执政活动中,必须以实现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为首要原则。只有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才能领导国家政权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执政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作者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