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搬出北京的时候,首钢出于环保的考量,本来已制定了北京西郊“花间高炉”的产业蓝图。而今,按照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这道蓝图已移植冀东,变成一座耸立在渤海之滨曹妃甸的全新的现代化钢城。这个大手笔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首钢一直面临着环境、政策和市场三大压力。人们甚至将首钢搬迁的话题提到“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高度。但首钢的搬迁不只是一家钢铁企业的去留问题,它不仅涉及整个中国钢铁产业的重新布局,而且对环渤海地区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内外部的压力和机遇,首钢从被动调整到主动求变,从“易业发展”到“易地发展”,最终确立了首钢搬迁调整这一对北京市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首钢要求自己所生产经营的黑色金属不能导引出污染环境的黑色经济,而要成为循环经济。为此,他们绿化其工艺,绿化其产品,绿化其产业生态。首钢京唐公司在曹妃甸的钢厂,集世界先进技术之大成,配世界大型设备于一体,公司将在今年10月形成485万吨钢的产量,2010年形成970万吨钢的产量。同时,京唐公司将成为钢铁循环经济的示范,实现固废零排放、污染极小化、节水、节能和节省运力。这是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思路下出现的新变化。
说到首钢,不能不提曹妃甸。目前,国家已经决定将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将掀起沿海经济开发开放的第三波高潮,可望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拉动内陆和广大欠发达腹地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影响下,过去很少受到关注的曹妃甸不仅吸引了世人目光的聚集,而且将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黄金宝地”优势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因为,曹妃甸拥有发展重化工业的独特自然条件优势,拥有发展重化工业必需的国际性集疏港口的区位优势,拥有发展重化工业所必需的环境与资源支撑能力,其自然垄断优势和产业基础派生出一系列市场竞争优势。而开发建设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有助于环渤海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国际资源,有助于优化京津冀重大生产力布局、避免新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助于引领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重化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
“黄金宝地”曹妃甸就是这样改变了身价,而且即将带动周边广大地区的升值。目前,根据曹妃甸新区产业聚集特点,河北唐山加快了与周围地区产业转移和协作发展的进程。在首钢搬迁曹妃甸的基础上,2007年7月,唐山又与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使环渤海区域的“双引擎”真正实现协同作战、共谋发展。2008年1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标志着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已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部署之中。以曹妃甸的开发建设为契机,京津冀三方将在众多领域内开拓区域合作的广阔前景。这是首钢的佳话,是曹妃甸的佳话,更是环渤海区域的佳话,对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启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