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级在我国开展十余年来,对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发展,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尤其是出于功利目的参考,不利于学生清醒地认识音乐考级在音乐学习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及真正理解音乐学习中的审美价值。
考级有益于音乐教育
音乐考级是素质
音乐考级活动推动了教学的规范化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我们知道,音乐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音乐课程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音体美”被称为“小三门”。随着我国音乐新课程的出台和实施,音乐教育已逐渐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尽管如此,由于音乐教育中长期积累下来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还使得音乐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音乐考级活动的开展,可以检验学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成果,推动音乐教学的规范化。通过教材的统一和规范以及对音乐教师教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许多以往教学中存在问题或音乐教学不规范的教师规范起来,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这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众多的家长也通过考级来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音乐考级活动的开展,造就了一只庞大的学琴大军,对于普及音乐和培养音乐人才,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都产生了推动力。
考级中存在的怪现象
随着音乐考级的不断发展,音乐考级的积极作用正在被一些考级怪现象所遮蔽,甚至掩盖了音乐考级的真正目的,其中以音乐考级的功利现象最为典型。
有的家长和教师把考级作为学琴目的和程度的评定标准,从拿到考级教材并决定考级的那一天起,就不再练习其他任何曲目,一年到头只练习考级中规定的曲子,而他们的老师则极其配合地帮其作考前突击,这种现象势必会影响学生全面的学琴技巧以及音乐修养的形成,从而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真正目的。一些音乐培训机构,每到考级前的两三个月,来报名参加乐器短期培训的人特别多。有的学生只集中培训了半个月的时间就顺利通过五级,甚至而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还能通过六级或八级。当学生顺利通过理想中的级别时,如考过十级后,便不再继续学习某种乐器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音乐的学习已不是单纯的业余爱好,而是他们肩上沉重的负担,这和音乐教育的价值和目标背道而驰。
另外,音乐考级的指导老师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许多非音乐专业人士也从考级热的不断升温中嗅到了利益的香味,纷纷加入指导老师的行列而成为“音乐考级指导教师专业户”。有的家长经常陪着自己的孩子学琴,等到自己的孩子学到一定的程度,家长们便凭着多年陪学的听课笔记,为其他琴童做起了指导老师,且与正常老师一样收费。不仅如此,在摸透了家长的急于求成的考级心理之后,还有一些人通过种种方式,与有关具有考级资格的音乐学院拉上关系,联办音乐考级点从中谋利。这种考点的出现,违背了音乐考级的初衷,降低了考级的标准,考级成了他们的挣钱机器。
要有正确的音乐学习观
音乐学习应突出音乐审美的音乐学习价值观。音乐教学不一定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音乐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演奏技能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去欣赏音乐之美和表现音乐之美。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只要通过了高级别的考试,孩子就具备了相应的音乐专业素养。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老师往往纵容学生盲目跳级,结果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失去系统性、全面性。更为严重的是,那些一年到头只关注考级内容的学生,尽管考试级别不低,但其音乐基本功和音乐素养根本达不到该级别的要求,这与音乐的审美本质完全相悖。
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审美认知特征,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愉悦的基础上。但当学生只为了考级而学音乐时,其快乐何在呢?学生技巧技能的掌握是音乐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才是音乐学习的目的。因此,音乐学习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和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因此,国家应根据音乐考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音乐考级的办法,规范音乐考级市场,加强对考级过程的监督,规范考级评委的资格认定。音乐考级是一项崇高而严肃的事业,不是谋取利益的“文化市场”,考级的相关组织应重视考级中出现的种种怪现象,正确对待考级的真正目的。
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接触、了解和学习主要来源于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价值观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学习价值观,首先要规范课堂的音乐教学。教师们要积极创新地进行教学。其次是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课外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激发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使学生懂得音乐的审美价值,理解音乐学习的价值并不是只为了考级,只有当从音乐学习中感知和收获快乐,音乐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