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2008-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萌荣 我有话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

要任务,又是改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引领”的时代意蕴――什么是引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引导和牵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控制和制导整个社会意识走向。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引领”,含有极为深刻的时代意蕴。

其一,引领的本质,是坚持并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着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指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强化社会意识形态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形态中,在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这一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含糊。

其二,引领的前提,是正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意识多样化不可避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社会意识多样化已成现实。再加上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与各种文明和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并在社会意识多样化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其三,引领包含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社会作用的再认识。多样化社会思潮在当今中国存在的根源,说到底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人群的利益要求的观念折射,既有外来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渗透,也同当今中国社会实践进程中不同人群的愿望与诉求发生某种契合相关联。多样化社会思潮,在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比较复杂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用革命或反动、先进或落后、正确与错误来评价,也很难一成不变地用同一种引领方式去对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一定领域内、一定条件下甚至相互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既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达成观念上某些方面的共同点,因而可以求同存异;也可能出现相互冲突、相互斗争、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情形和局面。引领,正包含着我们党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复杂社会功能的科学认识,反映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待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

其四,引领作为一个运作系统,其引导和牵领所意味的,不是单一的占领,而是包含区别不同对象的控制、吸引、凝聚、整合、认同、利用、抵制、斗争等方式,是一个具有多向、复合甚至叠叉性的运作系统。首先应当明确,控制占领仍是引领的基本内容。引领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引领的本质,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社会的覆盖和统领。而覆盖和统领,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控制占领,所以控制占领仍是引领实现的基本形式或主要形式。任何社会,任何执政党,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也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执政资源和国家机器使其核心价值渗透到社会意识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扩大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引领,不能被理解为淡化甚至放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引领的范围,涉及所有社会意识形式,是包括空间和时间、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全覆盖。

同时也要明确,引领又不仅仅是占领,占领更不是简单的消灭、清除。今天我们所说的引领,对引领主体来说,不仅表现为对社会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占据和控制,而且表现为其影响的覆盖面儿;对被引领的客体来说,引领不排除对其活动空间范围进行限制,包括通过抵制、批判和必要的斗争,将其控制的阵地夺回来,但同样重要的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进行辐射、整合和吸引,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扩大的认同;也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某些积极方面丰富、补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引领对象分类――引领什么

准确地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引领的对象,弄清引领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选择科学的引领方式十分重要。

首先,是关于社会思潮存在的形式。当今的社会思潮,是通过社会意识的不同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上以不同的面貌展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哲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人们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也是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载体,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中,社会思潮所依托的社会意识形式有所不同,不同层面的不同社会思潮通过其所依托的不同社会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从其主要影响的社会层面看,主要以学术思潮、政治思潮、民间思潮三种形式出现。学术思潮活动的范围主要在知识界、教育界、学术界,处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主要影响、辐射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直接影响的人数从整个社会看也许不是太多,但它对整个社会思潮的走向、对国外思潮向国内思潮的转化、对民间群体诉求的理论化、思潮化却具有不可小视的牵动作用;它又是政治思潮和民间思潮的重要来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思潮和民间思潮的走向。政治思潮影响的范围,比起学术思潮来说,要广泛得多,它主要影响学界、政界、商界和社会各界的中上层,特别活跃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聚焦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和重大政策性问题,同时通过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影响民间思潮,特别是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文学艺术等渠道,影响社会中下层群体。民间思潮往往活跃于社会一定阶层的群众之中,通过大众哲学、伦理道德、宗教和信仰、社会心理、通俗文学艺术等载体,从城市到农村影响广大的社会中下层。

其次,是关于引领的客体范围。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主要社会思潮是否都应被列入引领的客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从目前的研究看,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都应列入,一种认为应按性质排除性列入。所谓都应列入,就是所有的社会思潮,无论积极消极、有益无益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对象;所谓按性质排除性列入,就是除敌对思想和有害思潮外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对象。我们取第一种认识,即将所有当今社会中活跃的社会思潮都纳入施加引领的对象之中。

第一,每种活跃的社会思潮,不管是有益还是无益的,都是在社会一定阶层和群体中有影响的思潮,而任何思潮影响的社会群体的主体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是党不断扩大执政基础需要团结甚至依靠的对象,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影响的群体对象。如果简单地以社会思潮有益无益来确定引领的范围,就会忽视某个特定阶层和群体与有的社会思潮的某方面相契合的精神需要,因而反倒会使无益的社会思潮在特定群体中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扩大自身的影响,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取和影响群众的功能无法得到实现。

第二,每种活跃的社会思潮在今天的中国都有其存在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代表一定阶层的愿望诉求,或反映对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解决的愿望,其背后的现实结构基础和利益代表功能,在今天仍有长期存在甚至一定发展的条件。因此不管某种社会思潮出现时是积极还是消极,正确还是错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对其加以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要通过相应的途径对其施加引导。

第三,当今中国存在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不管积极消极、有益无益,其功能和作用常常不是能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思想体系上会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因为其来源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说,本质上看当然是必须否定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市场经济中人类文明的共性认识成果,包含某些对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体制具有借鉴意义的或可利用的思想政策因素,因此在我们对其总体上加以拒绝的同时,也要认真汲取其积极因素为我所用,而不能绝对否定了事。

第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妄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对思想常常附着在某种一般的学术思潮、政治思潮和民间思潮之中进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需要同敌对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敌对思想与一般社会思潮区别开来,并分别不同情况加以具体对待。

最后,是社会思潮的性质区分问题。要善于从性质上区分敌对思想与一般社会思潮,区分一般社会思潮中的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从理论上讲,对敌对思想,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对一般思潮中的错误倾向,也必须开展批评、批判,进行正确引导。无论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斗争,还是分清思想是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题中应有之义。

成功引领――引领系统的构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也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民族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过程。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状况出发,要实现成功引领,就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式,着眼体制机制创新。为此,就需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系统。这包括:覆盖融入系统、重点人群影响系统、利用整合制导系统、社会思潮动态反映系统、敌对思潮防御系统等。

覆盖融入系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部门、阵地的覆盖和有效控制系统。通过体制建设和机制建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媒体传播、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人民日常工作生活、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据舆论主渠道、教育主阵地、公共文化娱乐主要场所,使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潮在主阵地上被杜绝,非主流社会思潮进入主渠道有限制。同时,切实改变主流意识形态呆板、说教等表现形式,建立一整套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传播渠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方式方法。

重点人群影响系统,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引领重点人群的制度化系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抓住重点人群、关键队伍,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即执政骨干和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既是引领主体的人格化力量,是实现引领的责任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一些社会思潮特别是政治思潮影响的重点人群。青年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活跃的人群,也是代表现在影响未来的人群,在青年中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引领了整个社会意识的走向。由于以往在这两个重点人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存在较多问题,多种社会思潮通过各种渠道影响这两个群体思想取向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在一部分干部和青年中出现了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化的倾向。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真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引领这两个重点群体,需要建立起主流意识形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思想理论政策教育体系;需要针对这两个重点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认识水平,用具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武装工程;需要通过政策法规强化对影响这两个重要群体的思想意识走向的阵地建设;要以制度约束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政策教育,确保各级党政班子的日常学习和中心组学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思潮的引领,确保各级党校作为执政党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训的主渠道的功能不消蚀、不被边缘化。一句话,这方面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这两大人群的主流地位始终不被冲击和动摇。

利用整合制导系统,是指在多样化思潮重点活动的不同领域,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制订具体的引领政策,并使之系统化、制度化、机制化。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决策领域、民间信仰及社会道德伦理等领域,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问题,最大限度地增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组织体系,形成党、政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机构;建立完整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系统,如执政党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政策研究系统、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建设和培育系统、主流媒体和网络引导管理系统、对精神生产和思想学术领域投入的财政引导系统、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教育资源整合系统、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系统等。

建立社会思潮的动态掌握系统和反馈反应机制,就是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的起落,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监测机构,建立起类似经济宏观运行监控系统那样的舆情、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的动态调查和数据系统,及时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其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和反馈,使主流意识形态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扬蕴含在特定舆情、社会思潮、社会心理中的积极向上的方面,防止某些可能发展的消极方面任意滋长。特别是在国内外重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日益成为思想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的条件下,建立迅捷高效的社会思潮动态掌控和反馈反应机制,已成为在重大关键时刻能否及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功引领社会思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建立敌对思潮的防御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敌对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深刻而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始终将意识形态作为颠覆和控制我们、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他们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利用互联网、非政府组织、宗教活动等渠道,同我争夺群众争夺人心。对此,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对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分裂祖国、宣扬邪教和腐朽没落思想的思潮,要针对其可能传入进入的源头和可能达到的领域,形成立体的严密的防御抵制系统,将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针锋相对地开展斗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