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践中求解
近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主持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19份调研报告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16个调研组用一个月时间,带着问题分赴23个省(区、市)的101个地(市)、60个县(市),广泛开展实地调研的结晶。
按照中央的部署,国土资源部
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这是国土资源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更是这项活动取得实效的法宝。正是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徐绍史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把深入调研和推动实践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
就在《国土资源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调查研究工作方案》下发的第二天,徐绍史率领的调研组,就奔赴四川、重庆进行实地调研。随后部领导成员、司局领导等率队的各调研组分赴各地。调查地点:田间地头、农民集中居住区,土地流转中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现场等等。调研内容:涵盖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调研对象:地方政府、基层国土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地勘单位、矿业权人、矿区群众等。
调研的目的不是作秀,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带着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的雏形,到实践中去求解。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调研,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抓住突出问题,到实践中去求解良方,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今,19份调研报告的效力正在持续释放,深入研究的步伐正在提速,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真正“落地生根”。
开门试点问计各方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要目的之一是破解难题,创新机制,推进工作。为此,国土资源部坚持开门试点,问计各方,认真听取系统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才华,共同管好用好国土资源。
为了尽可能多地查找和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各界人士对国土资源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土资源部开动脑筋,创新形式,多渠道搜集问题,征求意见。他们相继向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889份。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厅(局)发放问卷127份。共反馈756份,反馈率达到74%。
围绕国土资源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部领导带队,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召开各层面的座谈会,面对面地咨询问策。参加座谈的既有专家、学者,也有地方党政负责同志;既有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也有国土资源管理相对人;既有离退休党员干部,也有团员青年,涵盖了与国土资源工作相关的多个领域。此外还在报刊和网络上开设专栏。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专栏征集意见。通过《中国国土资源报》、《地质勘查导报》“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大家谈”等三个专栏征集意见和交流情况。
无论是调查问卷还是面对面座谈,都直奔主题,不穿靴戴帽,不说套话。“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农村集体土地问题是当前改革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怎样才能既用好集体建设用地又不至于使农村土地失控呢?”通过问卷和座谈等途径征集到的意见建议,非常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构建,也有利于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改进、完善工作,切实做到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部党组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和建议,要求问计各方要“向前走半步”,对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地分析梳理,将涉及的任务逐项分解到各司局,再由各司局按照职责分工,与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单位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转变作风改革创新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国土资源部认真组织学习培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他们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改进作风、增强执行力”两次学习大讨论,全体党员干部从自身、本单位和部机关三个层面查找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要不要、能不能、会不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共识。大家表示,要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视野狭窄不会改的现象,勇于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国土资源部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国土资源部超前谋划、及时跟进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乡统筹、武汉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等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工作,主动与所在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备忘录,积极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配套改革。分期分批安排司局级领导干部和处长接待群众来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突出问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按照中央的部署,国土资源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发挥部门和技术优势,迅速开展航空遥感监测,及时提供影像资料,组织地质灾害排查防范,开展支援灾区捐助活动,及时出台了调整灾区土地利用规划、增加灾区用地指标、开辟灾后用地审批快速通道等8项保障和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受到灾区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