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缅甸灾区需要后续援助

2008-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志强 我有话说

昨天缅甸政府首次正式邀请部分外国使团和驻缅新闻机构人员,乘坐6架军用直升机分组前往伊洛瓦底三角洲各重灾区参观。受灾最严重的德达耶镇和皮亚蓬镇秩序井然。本报记者看到,两地灾民已经得到安置,虽然可以在简易救灾木房中避风躲雨,但他们身无长物,后续救援仍任重道远。

皮亚蓬镇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全镇有

超过24万人受灾比较严重,很多人不仅失去了亲人而且倾家荡产。这里曾是缅甸有名的鱼米之乡,绝大多数渔民的渔船在风灾中被毁。为使他们尽快重拾生计,缅甸政府在此临时组建了4个“小造船厂”,组织木工和劳力加班加点制造简易木筏。每厂200多人,每天能造出近20支木筏。当地官员称,总共有7000艘渔船的缺口。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3个联合国机构外,目前还有11个国际非政府组织、4个国内非政府组织及当地的1个非政府组织的救援人员忙碌在该镇。

在德达耶镇,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回到修复好的学校里读书,医院里的临时发电装置也已经到位。部分灾民灾前的住房就比较简易,修葺难度不大。对房屋完全被毁的民众,缅方陪同人员介绍说,该镇已经建成350间救灾房,如果每家一间的话,还要再建3000座。

缅甸受灾后,在缅甸政府、东盟、联合国及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前三者组成了一个救灾协调机制,整合国际资源帮助缅政府对受灾严重地区民众进行救助和灾后重建。三方核心小组高级成员、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常驻此间大使罗伯特・蔡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盛赞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的该机制“是一个成功的创举”。

日前,由缅甸、东盟、联合国三方发表的缅甸风灾评估报告指出,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3亿至41.3亿美元。受灾人口为735万,严重受灾人口超过240万。在仰光的联合国官员本周指出,缅甸灾民还需要至少6个月的救济品。

(本报仰光7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