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的育种家程相文

2008-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董一鸣 我有话说

一位农专毕业生,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先后引进、选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使当地玉米产量从原来的每亩60多公斤提高到近年的每亩600多公斤、800多公斤;他带领的县级农科所,累计推广种植玉米新品种1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两次创造了我国15亩连片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均亩产的最高纪录――

程相文,河南省鹤

壁市浚县农科所所长,一个从基层走出来的育种家,毕生致力于玉米育种研究,为人民撬开了玉米王国丰产增收的大门。

45年只干一件事

1963年,从中牟农专毕业的程相文来到浚县,从事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乡亲们对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这黑黝黝的土地咋就没收成,种的玉米好年景才收三斗(100斤左右),你是专门研究庄稼的,能不能想个啥法子,让一亩地多打几十斤?”

“不为别的,就为能让乡亲们吃上饱饭!”程相文当初就是抱着如此朴素实在的想法,决心培育出新的玉米良种,让脚下这块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这一干,就是45年。

没有哪项科学研究,像育种科学实验这样,将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交织在一起。培育一个良种,往往要经过几千个到上万个组合、数百次试验,而且全部在风雨无常的田野上进行。为了缩短新品种的选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1964年,程相文选择一年多收的海南选育品种。冬天是海南的旱季,他一条扁担两只水桶,从远处挑来一担担清水浇地。14天的无雨季节里,他硬是用肩膀扛起一座水库,把8亩地浇了个遍。那一年,他一人在海南度过了春节,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孤独、寂寞、饥饿、炎热、蚊虫叮咬。而他带回的第一批精心繁育的玉米种子也创造了奇迹。凡是种上了程相文培育的玉米种子的大田,当年亩产量都突破了350公斤。

从那时至今,程相文在海南岛已经度过了43个春节。为了育种,他连续担过7天的粪,掉进过化粪池;为了掌握育种规律,他打乱自己的饮食规律,身患胃穿孔,在生死线上徘徊;为了育种,因病瘫痪的妻子让程相文有说不完的遗憾,就是在母亲临终时,他也未能见到最后一面……

而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程相文,每天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还是他的玉米地,农科所每年几批到海南育种的科研攻关小组中,他是唯一每批都去的“固定人员”。

打开玉米丰产之门

天道酬勤,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事业上的累累硕果:程相文先后选育出了浚单18、浚单20、浚单22、浚单26等20多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18参加1998年―2001年河南省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连续4年产量居第一位,2003年被列为国家玉米重点示范新品种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金奖一等奖项目;选育的浚单97-1,2003年先后通过河南、河北两省和国家审定,被列为国家玉米重点示范新品种;近几年推出的浚单20,在2000年―2002年参加国家的夏玉米试验中,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亩产高达920公斤。2003年通过了国家审定,被国内权威专家称为继浚单18之后又一个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玉米新品种。

2005年,程相文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在1公顷实验田里种植的浚单20玉米,经国家组织专家现场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1006.85公斤,首创夏玉米亩产超吨粮,并首创同一块地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的纪录。2007年再创新高,种植的1公顷浚单20夏玉米,平均亩产达1064.78公斤,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1733.66公斤。中国工程院戴景瑞院士连口称赞“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一个好的玉米品种可以造福八方农民。浚县农民种植的大田玉米,几乎都是程相文选育的浚单系列品种,平均亩产均可达到750公斤左右,种植玉米已经成为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浚县钜桥镇刘寨村村民张发银在他的17亩地里种植的浚单18,2007年亩产达到800多公斤,比2006年一亩地多收入200元。

目前,程相文所培育的优质玉米杂交品种,已经从河南推广到了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10余省,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达6亿元以上。

扎根基层天地宽

浚县农科所是1974年程相文研究员在浚县原种场主持玉米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拥有资产近千万元,在海南建设稳固玉米育种基地50亩,在当地拥有试验用地220亩。每年承担完成国家玉米新品种示范试验、国家夏玉米区试等试验课题20多项,被评为全国玉米区试十大标兵单位和全国玉米区试标准化管理样板。同时还是全国玉米创新体系中唯一的县级科研单位,被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科技培训学校,连续十一年被授予河南省农业科研先进单位,是河南省保留的重点县级农业科研单位。

40多年来,程相文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工作在农业科研第一线,面对一次次升迁、调回大城市的机会,他都丝毫不动心。

1984年,省有关科研单位想调他去,征求他的意见,他谢绝了;1988年上级组织部门决定任命他为市里一个科研单位的副处级领导,又被他辞掉了。程相文还有两次被组织上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的机会,但是为了自己的科研事业,还是主动放弃了。他说:“一个人光想着荣誉、地位和待遇,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我定了“三不”,就是不考虑荣誉、不考虑地位、不考虑待遇。如果让我选择一千次一万次,我还是选择育种这个岗位。”

多年的奉献也换来了社会的肯定,程相文先后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谈到这些,72岁的程相文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有生之年再培育出几个玉米好品种,让农民多打点粮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