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着眼长远 立足民生

2008-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李琳滢 我有话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资源、能源、环境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而江苏省尤为突出。为实现江苏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的跨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该省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口号背后,江苏省究竟怎样实现经济、能源、民生三大课题的优化?

健康经济:向新技术和新产业要效益

我国的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低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低效益。往常,江苏工业经济增长量中60%以上来自于资金追加和劳动的投入,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容易造成结构不合理、社会福利难增进、资源配置低效率。

江苏是个工业大省,又是资源小省,加工贸易多处于产业链附加值低端环节,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省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特殊省情决定了江苏必须扬科教之长,避资源之短,从发展理念到经济布局,从产业结构到增长模式,来一次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转型。发达的工业和高密度的人口,使得江苏在人均资源少和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高的情况下,开辟出一条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克服资源环境约束、以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发展道路来。

全省有5286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达600多家,产值近5年内翻了两番多;全省科技研发投入累计1418亿元,重点实施工业用布、机械化工等300个重点技改项目,淘汰近2000亿元的落后产能。省领导们还亲自深入昆山、无锡等地,从苏南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开发区功能,吸引创业创新人才等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举措。

江苏的华西村在转型期之前,经济基本上只是依托工业。自2003年三产服务业进入投资以来,华西已拿回了20多亿元的效益。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说,现在的华西有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总共五业,关键是要转到效益和为民致富上去,离开了效益,一切都是空话。效益一词简单而真切地诠释了江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和产业选择的标准。向现代服务业要效益的过程中,华西跨越了年销售450亿元的大关,而这正是整个江苏经济开始由加工型、制造型向创造型、服务型转变的一个缩影。

节能减排:“三管齐下”探新路

以前,江苏的节能减排主要走项目减排和工程减排两条路。为了保护环境,往往只能兼并重组电厂、整治燃煤小锅炉、关闭重污染企业。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江苏给出的答案是: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三管齐下”,用全新的理念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镇江某台资化学生产企业的苯酐生产线会产生废液,其中COD含量达1万多毫克/升,而我国规定的排放标准是100毫克/升。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后,将废液回收再利用,分离出的丁烯二甲酸是市场紧缺的原料,市场价格高达8300元/吨。这项技术改造不仅使得COD每年减少排放4000吨,还形成经济价值3300万元,企业减排的潜力可见一斑。

但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发企业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江苏丹化集团的醋酐合成项目在提取醋酐所需原料一氧化硫的同时,还会产生氢气,如果排放出来会对气候产生很大影响,而氢气恰恰是另一家企业联东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的元素。两家企业形成了供求关系,节能减排的同时也都产生了效益。一个企业既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也可以形成一个区域内的大循环,这需要政府的推动。

民生为本:为百姓办实事提出新举措

“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归根结底是要看人民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不是满意。”江苏省省委书记梁保华如是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还是民生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级机关各单位积极为民办好事,已经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首先,大力促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省财政今年安排5.2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帮扶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集中帮扶1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大力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促进了民生水平的提高。

其次,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村医疗问题和城市住房难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已从人均50元提高到100元,参合农民看病实际报销比例达40%,大病报销封顶不低于6万元;城市加大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今年全省新增廉租住房1.2万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4万套以上,争取3年内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困难家庭都能住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推动了民生难题的化解。

再次,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法治江苏、文化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免费开放了174家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了“大调解”、“大防控”、“大信访”体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民生环境的优化。不少网民深有感触地说:“政府办的这些‘真金白银’的实事,让我们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科学发展好在哪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