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奥运会展现中国20年反兴奋剂奋斗成果

2008-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我有话说

兴奋剂是寄生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毒瘤”。几十年来,在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下,世界各体育组织及有识之士与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和体育部门就认识到兴奋剂问题的巨大危害,展开了与兴奋剂的坚决斗争。

20年的奋斗让中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前世界反兴

奋剂机构主席庞德在多种场合说:“中国反兴奋剂工作是世界的榜样。”新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法耶也对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国际奥委会加紧“围剿”兴奋剂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兴奋剂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在北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计划实施创纪录的4500例兴奋剂检查,比雅典的检查数量多了四分之一,比悉尼奥运会多了90%。除了在比赛结束后对获得名次运动员实施的赛内检查以外,国际奥委会还将对入住奥运村的运动员实施赛前兴奋剂检查,并委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非竞赛场馆,即奥运村及奥运会竞赛场馆以外训练的运动员实施无通知的赛外检查。如果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两次错过兴奋剂检查,或者在奥运会期间错过一次检查并在之前18个月内还错过另外两次检查,均构成等同于阳性的兴奋剂违规行为。

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违规行为的处罚变得更加严厉,提出了“零容忍”政策,在今年6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修改《奥林匹克宪章》中关于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有关规定。

中国清醒认识“国际公害”获好评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体育界对兴奋剂问题了解得很少。随着我国对外体育交往的不断扩大,竞技体育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商业化给体育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兴奋剂这一“国际公害”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波及我国。

基于对兴奋剂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为应对兴奋剂对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威胁,中国奥委会在1989年确定了对兴奋剂问题实行“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为配合1990年中国举办亚运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并开始在国内实施兴奋剂检查;为适应反兴奋剂工作的需要,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组织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并进一步加大兴奋剂检查的力度等。

中国反兴奋剂的努力取得了成效。1998年曼谷亚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及这些年中国参加的其他大型国际赛事,中国体育代表团没发生一例兴奋剂违规事件。

同时,中国还一直参与国际反兴奋剂事务并发挥着积极作用。自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成立起,中国一直作为亚洲地区的代表之一担任理事。

严密措施打击兴奋剂

在与兴奋剂的斗争中,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兴奋剂法律法规体系,为反兴奋剂工作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法律依据。1995年10月,经全国人大通过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次将反对使用兴奋剂纳入国家法律范畴。2003年,中国签署《哥本哈根宣言》,承诺实施《世界反兴奋条例》。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反兴奋剂条例》,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颁布实施专门的反对使用兴奋剂法律法规的国家之一,第一次把反兴奋剂从行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国家管理的层面。

2006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庄严承诺履行政府在反兴奋剂事务上的职责和义务,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签署公约的国家。

干净参加北京奥运会

进入北京奥运会周期以来,中国奥委会按照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领导对反兴奋剂工作的要求,一手抓训练,一手抓反兴奋剂。

2007年,中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再上新台阶。8月,国务院兴奋剂问题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立,建立了国家兴奋剂问题综合治理协调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从生产、销售、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共同加大兴奋剂问题的治理力度,为反兴奋剂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11月,正式成立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我国反兴奋剂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为我国反兴奋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但反兴奋剂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工作。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面对激烈竞争,少数人在名利的诱惑下,铤而走险使用违禁药物的风险依然存在。中国奥委会将进一步加强运动队的教育和管理,积极预防并坚决杜绝任何兴奋剂违规事件的发生,让中国体育代表团干干净净地参加北京奥运会。(据新华社北京8月1日奥运专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