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的公布,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人们想知道这个指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指数对于百姓到底有什么好处?记者走进了余杭这个让众多国人关
余杭法治指数的提出源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地区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2005年11月,余杭区委提出了“建设法治城区”的设想。次年4月,余杭区委区政府接受了钱弘道教授量化考评的建议,委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牵头并联合国内知名法学家开展法治余杭评估体系的研究,全面展开余杭的法治指数之路。
记者了解到,余杭“法治指数”来源于四个方面:由政府机构中直接参与法律工作的成员组成的内部组占17.5%,非政府机关的教授、企业家、记者等组成的外部组占17.5%,江平、李步云、石泰峰等16位国内法学界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占30%,余杭区内的百姓满意度占35%。
评估小组通过对本区的区本级、区级机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和社区等四个层面发放调查问卷最终获取客观的法治指数。调查问卷涉及到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权利救济,社会法治意识程度,以及对市场秩序规范性、监督工作、民主政治参与、安全感等九个方面问题。
“我们的指数绝对是客观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余杭区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我们只提供了他们需要的帮助”,余杭区司法局局长毛新利对记者说,“这个法治指数由一个专门的课题组完成,课题组组长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担任,内部组、外部组及民意调查组均由课题组按行业和职业比例随意抽样,即使内部组成员也不代表所在部门,仅代表个人,因此具有很高的客观性。”
“设立法治指数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法治指数的改善,进而改善余杭区的软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余杭区司法局副局长杨剑锋说。
东海花园业主委员会主任孙兆昌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东海花园有700多户人家,却有500多辆汽车,小区停车难问题突出。为缓解停车紧张状况,业主委员会经过协商,建议通过改造绿化带来缓解停车难问题。但这一建议却遭到部分业主的反对。孙兆昌只好依法向上申请。相关部门因为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部门之间互相推委,事情拖了下来。
法治指数一公布,相关部门马上主动到东海花园做调查,协助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最终绿化用地的改造方案得到批准并实施,赢得了业主的好评,之前不满的业主也在协调之中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孙兆昌说:“法治指数是个好东西,实施以来,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机关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希望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把它做得更好。”
在余杭区的法律援助中心,记者看见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援助中心主任黄水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中心已经接受处理各种案件610件,可2007年总共才481件。法治指数的出台让更多普通民众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