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东清新县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

2008-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张景华 通讯员 钟小安 我有话说
今年上半年,广东清新县共引进项目29宗,合同投资金额达154.8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7亿元,3项同比增长37.7%,22%和31.8%。这是作为全国试点单位之一的清新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破解欠发达山区科学发展难题取得的重大成果。

承接好“珠三角”产业转移

曾被称为“邻近金三角的寒极”的粤北山区清新县,是广东省16个欠发达县之一。这个过去被称为“寒极”的贫困县为何能靓丽转身成为投资的热土、活力的热土、发展的热土?他们是怎样在全省山区县尤其是16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中脱颖而出的?

记者从广州出发,沿107国道往北上行60多公里,经清远市区1公里后就到了环境优美的清新县城。尽管近年来清新县取得县域经济增幅全省“四连冠”的好成绩,但清新县委县政府负责人介绍说,清新县总体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如何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试点活动伊始,清新县委县政府就紧紧围绕“推动清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增强后发地区争先发展的意识,查找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恰逢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重大决策,清新县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全县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部署。在该县党政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中,鲜明地确立了实施“双核三圈”区域发展新战略规划,以“两太核心区”、“云龙核心区”为核心,推进“清西发展圈”、“滨江发展圈”和“清东发展圈”建设。

被誉为珠三角“后花园”的清新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的环境优势,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之路?该县坚持生态立园的理念,坚持经济指标与绿色生态指标并重的原则,绝不牺牲环境来发展。县委、县政府抓住清远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建设珠三角后花园的良好机遇,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过去一直默默无闻的清新县,如今接连荣获了“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等旅游金牌,更令人欣喜的是,该县的温泉和漂流被欧中旅游合作组委会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之一。该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连续4年居全省县级之首,成了名副其实的“广东旅游第一大县”。

抓好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

在今年4月举办的以就业援助为主要内容的2008年“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来自珠江三角洲和清新县内65家企业和7200多名城乡劳动力参加现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3503人,签定用工合同683人。今年6月,刚从清新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刘金华、廖金榕、潘海锋等被分别推荐到广州本田汽车公司、珠海格力空调公司、邝记(清新)环保排气管有限公司工作,月均收入超过2000元。据该县劳动部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0032人,完成全年转移3.2万劳动力任务的62.6%,主要是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和本市本县企业工作。

试点活动开展以来,清新县委县政府把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检验活动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来抓。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促进全县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转移和稳定转移,着力在3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县委把产业转移园区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同时大力向珠三角输送高素质劳动力。三是积极稳步推进鼓励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出台《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制订一系列吸引和留住优秀农民工的优惠政策,为优秀农民工在就业城镇落户,提供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让“双转移”成果惠及群众

为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清新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民生为重,坚持边学边干边改,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双转移”带来的经济发展真正落实到民有、民享、民用,让试点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清新人感受最深莫过于县城的巨变了。近年来,清新县进入强势发展时期,先后投入6.5亿元对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全面铺开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县城的品位。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考察该县时评价说:“清新县城并不像一般城镇,倒更像是个中等城市。”今年以来清新更是开通了县城内外多条公交线路,展开了县城13号区的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了可惠及13万人的城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使广大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坚定了对科学发展的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