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与璀璨、沧桑与神秘不仅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也使我这个常驻中亚的记者每每心向往之。近日,我来到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亲往那个充满神秘却并不太为人所知的吉萨尔古城寻踪。置身于吉萨尔古城,仿佛历史轮回,似乎依稀可听到漫漫黄沙中回荡着的驼铃声。
吉萨尔古城位于吉萨尔
塔吉克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就穿过塔东部的帕米尔高原和境内的多个城镇,塔吉克也为此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商路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及文化遗产,也为当时沿途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塔总统拉赫蒙曾这样评价,“丝绸之路曾穿过塔吉克人居住区,不仅带来物质财富,也带来伟大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吉萨尔古城在公元前3至4世纪时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中世纪起开始称为“市”,并在中东地区以自身的手工艺产品和品种丰富的市场交易中心享誉盛誉,并成为布哈拉酋长国中28个加盟邦国之一。而塔吉克人祖先的所在地――巴克特里亚,就是今天的吉塞尔。当时的巴克特里亚商人以他们的骏马、双峰驼和客栈而举世闻名。20世纪初,随着丝绸之路的没落,吉萨尔的地位也迅速降低了,往日的辉煌一经不在,岁月留给我们的也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吉萨尔古城
吉萨尔要塞
吉萨尔要塞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曾作为东布哈拉总督的宫殿。如今,留给我们的是一座古旧的城堡,四周的城墙已经破损,但当年的影子仍清晰可见。据当地塔吉克老人介绍,这些城墙原来有6米高,非常坚固。整个要塞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供达官贵人和过往客商休息的客栈,位于要塞的左前部;第二部分是供停放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骆驼的骆驼圈,位于要塞的右前方,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只是从展出的照片上能看出当时的骆驼圈酷似今天我们常见的迷宫形状;第三部分是要塞的主体部分,位于要塞的后部,是当时要塞屯兵、操练的地方,演练场非常开阔,可以冥想当年金戈铁马的气势与辉煌,而如今,这块平整的、长满绿草的演练场已经成为当地人放羊、牧牛的天然牧场。
吉萨尔要塞的城堡是由煅烧过的红色砖头砌成的,要塞拱门两边呈对称结构伫立着两座圆柱形塔楼,塔楼上有供防御用的射击孔,依然向我们诉说着当年要塞的军事作用。要塞拱门,与18至19世纪布哈拉古城的大多数大门比较相近。据当地导游介绍,吉萨尔古城堡原有另一座更大的拱门,但已在岁月的侵蚀下毁坏了,现在只留下了我们看到的这座大门,其实,这只是吉塞尔要塞的第二道拱门。1994年,塔吉克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决议,就是在吉塞尔要塞城门下宣读的。
老宗教学校
老宗教学校是一个两层高的院落,17世纪初开始建造,到20世纪初,还有100至150名学生在此进行宗教学习,直至1921年,此地的宗教活动停止。老宗教学校呈方形,鸟瞰下来,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有些相像。宗教学校的一层是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和寝室,每个寝室大小、装潢毫无二致,有三名学生,正门高度很低,成年人要弯腰才能进去。面对正门的墙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上面摆放着古兰经。当地导游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学生每次进入寝室前都要向古兰经朝拜。而我们这些游客、“异教徒”,也就在懵懵懂懂中一遍又一遍地给古兰经鞠躬行礼了。老宗教学校的二层是给“老师”准备的,现在也已经残破,不对游人开放了。在老宗教学校的展览墙上,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张大大的地图,涵盖了几
乎整个吉塞尔地区,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重要历史古迹。导游告诉记者,这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设计的吉塞尔古建筑群规划图,本来计划把这个地区建成吉萨尔博物馆,但随着苏联的解体,一切都成了泡影,只能通过墙上的规划图来阅读历史,震撼我们的心灵了。
陵墓及伊斯兰教传统
老宗教学校的南面坐落着马赫杜米・阿扎姆陵。在广袤的中亚土地上,坐落着一些以这个名字命名的陵墓,但到底哪个是真的,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这并不影响当地百姓对这里的崇敬。据当地老大妈介绍,现在不仅是杜尚别,甚至整个塔吉克斯坦人结婚的时候都要到这里进行拜祭,以求得婚姻美满,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