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曾毅)投资260亿元,用5年左右时间,使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亿斤以上,7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这标志着《规划》在吉林进入了实施阶段。
“一个省的农业项目能得到国家的如此重视,国务院为此召开常务会讨论通过,可以说前
吉林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总产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三个台阶,并创造了以全国1/25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8的粮食、1/10的商品粮、1/20的国家专储粮和1/2的出口粮食的良好业绩。而同时,丰富的土地资源、肥沃的土质、雄厚的农科力量使得吉林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通过分析全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能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普及先进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防治病虫害减少粮食损失的潜力,2007年上半年,吉林省提出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此后一年,120页的规划先后修改了14次,最终确定了建设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使粮食总产在5年后达到600亿斤阶段水平的目标。
依照规划,吉林将坚持内涵式开发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增产粮食的品种结构;加强水资源论证和节水工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为此,吉林提出了中西部地区重大引水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病虫草鼠害预防、生态保障等10大工程、29个重点项目。
“这10大工程、29个项目,归结起来就是两条路:一条增加耕地面积,走外延拓展之路;一条增加单位产量,走内涵挖潜之路。”有关专家分析说,在几大水利工程中,仅今年6月10日开工建设的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就可使西部地区灌溉面积在原有43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285万亩,年增产粮食近18亿斤,项目区内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吉林西部地区有未利用土地近1100万亩,占全省未利用土地一半以上。去年9月,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镇赉县哈吐气乡破土动工。项目包括的三个项目区分别与三大水利工程相匹配,总投资62亿元,总建设规模490.47万亩,开创了吉林省有史以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纪录,也是近10年来全国最大的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哈吐气乡今年就实现了万亩水田灌溉。
“《规划》不是单纯的粮食增产计划,而是吉林省首次将粮食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了单一的仅抓粮食生产的模式。”徐勇说,项目既考虑了水利、农田、良种及技术等直接增产粮食的项目,又考虑了生态保护、社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等因素,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三改三增,即改良盐碱地、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基本农田保护工程、粮食安全工程、生态工程,又是扶贫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