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冠军的另一个维度

2008-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我有话说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关于冠军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田径赛场上的冠军。这个冠军是可以量化的,公开而透明,没有人会质疑。还有一种冠军,比如跳水或者体操冠军,则一般有两个数据来衡量,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风格。

学术界来看,“冠军”同样出现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学、神经科学、系统工程都很难量化;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文学、哲学、历史学也很难量化。因此,冠军的精神是从能够量化的田径,逐渐拓展到各个不同的领域。

我们要了解,“冠军”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成功”――你能够达到的最高点,登峰造极;另一个是“意义”――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

冠军的目标不只在成功。真正的冠军,必须在“成功”的后面还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真正影响人类最深刻的,是精神领域的冠军。

我举一个中国文化中的“冠军”例子――孔子。孔子所代表的“冠军”,是建立在一次次“失败”之上的。他是好学的,他永远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也永远在一个“失败”的过程中。因此,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靠自己内在的价值、内在的精神,不断向上奋进。这就是“冠军”精神。

面对大家都欢欣鼓舞的奥运,从人文学的角度,我们希望带给奥运的,不仅是欣赏、理解奥运所代表的基本精神,也要把人文精神提供给奥运冠军作为参照。

我非常赞成“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另外也希望在这个基础上体现出真、善、美的价值。真正的冠军,他的价值是内在的――因为他内在拥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他永远在奋进的过程中。

我的结论非常简单,如果只是为了“成功”,而不追求人生的意义,即使“成功”了,还是有遗憾的。现在,我们觉得非常高兴――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音乐家、电影明星都在自己最成功的时候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从事慈善事业,投入更宽广的社会参与。

中国的传统中有一个坚实的信念:人类最高的价值可以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只有“成功”而没有“意义”,这个“成功”将来就会异化;假如追求“意义”而没能“成功”,他还是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做一个最平凡的人,可以对他自己,对了解他的人说:“我就是冠军。”

(本报记者邢宇皓、袁祥采访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