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回都江堰

2008-08-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已经是第三次到灾区来,对这片土地已经很熟悉了,一下飞机,便有“乡音”入耳之感。快要一百天了,我在心里默念一遍这个数字,将近一年的三分之一,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从天崩地陷到重建家园竟是隔了两重天。

第一站是都江堰。乘车前往住处,经过市区街市,看到热闹的大街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顿时感觉

特别踏实。第一次来,残垣断壁间人们疲于奔命和抢险救灾,紧张和压抑的气氛让人们脑子里的弦都绷得不能再紧。第二次来,节奏明显放慢,虽元气大伤,但已经开始恢复生产生活。而这次所见,证明他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总共来过三次,街上的人一次比一次多,生活气息一次比一次浓。特意让司机师傅开慢一点,细细观望这再度热闹起来的城市。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是也没有影响正常的开业和休闲,街道两边的摊位一个连着一个,顾客虽不至于应接不暇,但也算是络绎不绝了。无论是卖主还是买主,一律轻松惬意地微笑着,讨价还价,人声嘈杂,跟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市没有两样。人们重新又衣着光鲜起来,斑斓的色彩迷了我的眼。有一幢商业大楼临街的墙上挂着红色横幅,上面四个大字:“坚强开业”,让人心里不由一振。

地震将满百天,按照习俗,“百期”之日要祭祀亲人。今天刚好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正是传统的焚烧祭祀、祭奠亡灵的节日。街市上有很多人都在买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在陋巷清理过的废墟上,可见燃起的青烟,但已不是百天前生灵涂炭时的大悲大恸,悲伤已经平复,悲不再痛,哀不再伤。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大家恢复得还真快,看不出有心理阴影。”开车的师傅听了一乐,“其实我们很能扛的。”他指一指车里正转播奥运会比赛的收音机,“现在大家都跟全国人民一样关注奥运呢。”跟他聊起来,原来他也有亲人罹难,“我们不能总靠着伤心过日子,现在大家都安顿好了,生活有了保障,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阴影。”

生活已经恢复正常,生产发展也不知道恢复到什么地步了。我知道旅游产业是都江堰现代服务业的龙头,然而地震过后,青城山和古堰景区游客量锐减。后来报道上说都江堰的旅游产业重建已有了明显起色,也不知道到底恢复到了什么程度。巧的是吃饭的时候,居然碰到好几位到都江堰来旅游的游客,他们雀跃的神情告诉了我答案。邻桌一位游客告诉我:“震后的都江堰增加了一种沧桑的美,这种美让人反思,让旅游有了更深刻的意义。”跟他同桌的另一位游客说:“我们两年前就来过,能在地震后再来到这里看都江堰灾后的情况,心情非常激动。”据他们介绍,都江堰啤酒厂等一批旅游接待点已恢复营业,并同时向地震实景旅游游客提供配套服务。为了感谢在地震中无私救援的爱心人士,都江堰景区更是特别制作了感恩卡,持卡人可以终身免票游览青城山区和都江堰景区。“我们是怀着一颗见证的心情来游览的,来之前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知道历史悠远的都江堰能否在大地震中挺住。直到亲眼目睹,不由对先祖的才智、能力和灾区群众快速恢复自救的精神钦佩万分。”

随行的朋友还告诉我,汶川大地震给青城山和都江堰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没有损害到主要的景区和大部分文物。自7月26日起,景区的基础设施修护工作已全面铺开,以确保今年国庆实现景区的正常开放。而国家文物局对遭受严重损毁的二王庙、伏龙观等古建筑群的修复工作也已展开,将在一至三年内全面完成。听着这样的消息,不由欢欣鼓舞,100天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本报都江堰8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