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废墟上崛起,播种更加美好的未来

2008-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我有话说
8月8日晚,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高擎国旗,拉着抗震救灾小英雄――四川省汶川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的手,走在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前列出场时,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仿佛四川灾区人民以坚强的气概谱写的自强自立自救的恢弘乐章在“鸟巢”奏响。抗震救灾精神与奥运精神“牵手”,中华民族

面对灾难百折不挠、奋发向前,感动了世界。

在地震灾难中,8800万人口的四川,有4600多万人、498万亩农作物、16280户企业受灾。

如今,震后三个多月。全省农业:小春粮油增产,大春粮食丰收在望;工业:除593户无法恢复的企业外,全省规模以上受灾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备受关注的重灾6市州,77%的受灾中小企业恢复生产。

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四川灾区人民播种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救互救,“灾难击不垮我们的意志”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地动山摇。

“将全镇的青壮年全部组织起来,立即展开自救!”地震发生不到30分钟,映秀镇20多位幸存的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自救。在废墟中,他们救出了500多名被埋压的群众,抢运出8吨多饮用水和食品等物资。

特大地震把许多地方变成了“孤岛”。面对突如其来的劫难,灾区人民顽强不屈、患难与共、彼此守望,都在第一时间展开自救。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灾区人民擦干泪水,一边自救一边互相扶助。安县永安镇跃进村村民陈会蓉,从废墟中找到木头做柴火,为转移来的北川灾区群众生火烧水。在汶川县三江乡,各村组自发形成一个个“小食堂”,10多户人家一起开伙,粮食、蔬菜、炊具、餐具大家凑,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5月21日,小满。在聚集数万受灾群众的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外,一片被地震严重毁坏的稻田里,狮子山村的村民挥汗如雨,开始插秧。

在安县,一位父亲把分散在不同安置点的11口人招集回家,在自己的田边搭起帐篷,开始了像往年这个季节一样的收割、耕种。全县近百支志愿者助耕队、63个“双抢”互助服务队、950支党员突击队,和受灾群众一起收割小麦油菜12.2万亩,栽插秧田14.3万亩,抢运粮食385吨。安县今年小春粮食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0.8%;油菜产量189.4万吨,同比增长10%;大春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230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为保增收,还改种补种粮食作物71万多亩,改种补种蔬菜12万多亩。

恢复生产,“震不停马达的轰鸣,震不断工业的命脉”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对四川工业生产造成重大破坏,其中6个重灾市(州)工业损失占全省工业损失的96.5%。

绵竹市汉旺镇广场上时钟的指针,永远停留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可是东汽集团汉旺主机四分厂的机床,6月6日就旋转起来。

在地震中,东汽集团汉旺本部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然而,东汽干部职工用双手抢救各种图纸和设备,加班加点,坚毅地站起来。6月20日,汉旺基地恢复生产出第一批产品,8台工业汽轮机发往辽宁、河南等地。目前,东汽已接收到500多亿元的订单,每天都有大批产品向外发运。年底,产能将恢复到震前水平的80%。

震后两个多月,全省84.21%的受灾企业恢复生产,6个重灾区77%的受灾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受地震影响,5月,四川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幅仅为3.6%,但随着6个重灾市(州)工业恢复生产,将使全省1月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保持在19%以上。

被地震按下“暂停键”的灾区工农业生产,走向正轨。

点燃希望,“废墟掩埋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

“团结一心抗震救灾,不等不靠重建家园。”7月底,茂县回龙乡龙坪村民自建过渡房门上,一副火红的对联格外醒目。克服物资运输不便的困难,茂县干部群众在废墟上顽强地自建家园,22508户受灾群众全部住进了过渡安置房。

同一时间,江油市战旗镇白沙村,村民丁裕宽家一楼一底的新房已见雏形。12支有技术有实力的回乡建筑队,加入战旗镇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中。预计到年底,战旗镇620多户居民都可住进新房。

在震后3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这样的劳动场面在灾区农村随处可见。据统计,全省灾区农村自建过渡安置房184.3万户,自建篷布房40.1万户,建成永久性住房安置1.7万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重建家园的庄严承诺。

在彭州市新兴镇阳坪村,60岁的汤少云地震后没停过做活。为了挣钱重新建房,他参加了招聘会,成为镇上“就业队伍中最年长的人”。7月下旬,“羌绣帮扶计划”启动,阿坝州4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培训,将过去自产自销的羌绣推向了市场,既拯救了非物质民族文化,又发展了旅游产业。

“救济,只能救急救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才是取之不尽的财源”。到7月末,在地方政府、援建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6个重灾市(州)有71万受灾群众重新就业,1000多人出国务工。

“我们要创造一个新家园,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这就是灾区的父老乡亲,平凡得如同田野上的小草,却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7月,“彭州蔬菜最牛销售户”余辉昌在政府引导下,对通济镇黄村的400亩蔬菜实现包收包销。到9月份,第一季蔬菜就可上市。同样到9月份,彭州市第一家“标准化蔬菜配送中心”将落成,第一个蔬菜品牌也将出现。

什么才是对逝者的最好缅怀?什么才是对恩人的最好感谢?把悲痛化为力量,把感动化作坚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自强不息,正从废墟上崛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