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助台胞故宫寻友记

2008-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鸿涛 我有话说

几年前,我有幸应邀去北京参加纪念“于右任先生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发表40周年大会”。会议期间我与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王俊仁、西安市民革祖统会主任李景祥一起和从台湾专程来北京参加会议的张佐鹏先生(台湾陕西同乡会秘书长)闲谈聊天。因大家较熟悉,也就比较随便。可没想到张先生一开口便诉起苦来,说:“这次

提前来北京就是想见见郑欣淼先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没想到从文化部到故宫博物院来回找了几天,一直见不到人,也找了几个熟人打听,可都说与文化部、故宫不熟,无法联系,现在是近在身边而无缘相见,会议结束,我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北京了。”

看着张先生无奈的表情,我劝他不要着急,故宫博物院的同志我还熟,可请他们帮你联系到郑院长,不让你把“遗憾”带走。张先生一听立刻有了精神,我当即拨通了故宫的电话,向对方说明情况,请他们千方百计通知到郑院长,并约定第二天上午在故宫见面,我们自己乘车过去。此刻张先生和他侄女张咏华脸上泛出了笑容,其他同志们都长出了一口气。接着大家高兴地谈起了95岁高龄的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在朗诵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望大陆》时的特有气势与风采实在令人难忘。

第二天上午9时我们一行六人准时乘车到了东华门外。故宫的同志已经等候我们了,小李(20多年前的称呼)代表郑院长逐一向大家问好,并告诉我们郑院长现在正陪李铁映同志视察故宫,约11点郑院长直接到“军机处”(清朝大臣议政之处)和张先生会面。大家边走边谈,路过“武英殿”(尚未对外开放)时,小李领大家进入殿内详细参观,并一一讲解。出了殿门,我建议大家去看看“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后,在故宫射在“隆宗门”上的一箭,这一箭历史有记载,留存至今,知道的人多,但亲眼见到这一箭的人是少之又少,(因未对外开放)大家高兴而快步来到“隆宗门”匾牌下,抬头注视着“宗”字左下方的“箭头”,边看边说,张先生看得尤其仔细,还不时向小李提出问题。

从“隆宗门”出来就是“军机处”,时间尚早,有人说,去看看“慈宁宫”,在电视上常看到,所以想看看真正的“慈宁宫”是啥样子,自然兴趣很高,走了10多分钟就离“慈宁宫”不远了,看到宫门外有很多人,小李告诉大家“慈宁宫”还没对外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到了后看到“宫门”紧闭、在宫门外小李从宫门上金黄色的“虎头钉”一直讲到宫内的布局情况,并向大家说:“贾先生(指我)曾在这里住过好几天。”这时都扭头异口同声地问我,你怎么能住在“慈宁宫”?我说:“1980年我出差来北京,当时住处难找,只好请故宫的同志帮助安排住处,没想到把我安排在这里住了几天,宫内其实和电视剧里的场景是有差距的。”

11点钟我们如约到了“军机处”门口,不一会儿郑欣淼院长就来了,热情地与张先生以及大家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还特意向张先生说明,因在文化部和故宫两边上班,事情也多,所以阴差阳错地到今天才得以见面深表歉意。此刻张先生终于能如愿与友人见面,显得格外有精神,真是大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情感。郑院长与张先生小聚后,又约定了后叙日期。

中午请小李同志代他在酒店与大家共进午餐,席间大家谈起了台湾故宫博物院,张佐鹏先生表示,对北京故宫的印象太深了,以后一定再来。

2005年清明节,在公祭黄帝陵的会场,我与张佐鹏先生不期而遇,他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向从东北专程来看他的孙子、孙女介绍说:“去年在北京要不是贾先生帮忙,我想会见友人郑欣淼部长的心愿就落空,只能带着遗憾回台湾了。”

我想,为台胞排忧解难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当然的,没想到这件事他还一直记在心中。因公祭即将开始,我们只好握手告别各自归队。我目送着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人海之中。(民革中央联络部供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