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现代农业 人才是关键

2008-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任生心整理 栏头篆刻:韩志强 我有话说

喜看稻菽千重浪黑龙江省庆安县经过不懈努力,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典型县”。图为九三学社社员、该县副县长赵文博(右二)和该县县委书记刘凤岐(左一)同农民一起研究稻穗长势情况。

雏龙摄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就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村专业人才匮乏、农民整体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繁荣农村经济,如何落实农村专业人才工作等问题,日前,民革中央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展开热烈研讨。现将部分专家观点刊出。

全国人大常委郭凤莲

关键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要重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会是一盘散沙。过去农村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如今多数农村则是各家顾各家,各自为政。我们昔阳县就是要把肯干事、干成事、有文化、有本领的年轻人吸收到班子中来,把班子建设好。只要是有利于村民致富,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就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创,大胆地干,不要怕失败。

培养实用人才,要采取市县乡三级财政助学,委托农业院校培养的方式,每年选拔一批农村户口的应、往届高中、职高毕业生及村级干部(包括后备村级干部)到农业院校学习,经过正规教育,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使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开阔视野,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观念,再回到农村发挥作用。这一做法,我认为能有效克服城市来的大学生留不住、养不起的弊病。生源来自农村,毕业回到农村,保证了农村急需人才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同下派来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了解本地实际,科技致富的愿望更迫切,科技带头人的作用更容易发挥。

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对策上,要建立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要增加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对农业科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切实稳定公众财政扶持的主渠道。要修改村民组织法,把现在每隔三年的换届选举改为五年,这样就避免了频繁更换农村干部现象的发生,一些家族势力在选举时争权夺利,农村损失很大,也不利于当前农村干部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要加强对农村人才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引导。针对农村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对农村人才的培训。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为农村乡土人才拓宽渠道。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国家将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我们昔阳县探索出一种“三带模式”:企官带村官,就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和个体业主回村担任或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企业带农村,就是企业法人代表不一定到村里任职,让他们看准了农村发展的潜力,主动到农村去投资创业,企业与农村结成合作对子;富村带穷村,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谭静副教授李诚

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大学生村官“人才工程”系统的前端问题;重点是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农村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克服当前大学生村官工程中出现短期行为和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必须抓准源头培养特点:由基层需求方提出人才的要求和数量,由学校和人才需求单位依据相应的专业要求联合初选培养对象。设计定期监测体系,通过多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培养考核,定期监测评价被培养者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应变能力,特别是其思想行为动态,及时修正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多层次筛选工作。

需求地委托学校培养,学校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学校可以采用“实验班”+“专业班”结合的方式,从学生所学专业出发,让学生归属自己的专业班级建制;又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地域、就业层次等标准,建立一个集中的“实验班”体制,学习和培训相应的特殊知识。

通过充分沟通,激发预选村官大学生主动学习。要达到培养对象与用人地的“无缝对接”,用人需求地应该积极参与到对学生培养当中,尤其是在学生的实践方面,人才需求地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进行培养主体、人才主体定期沟通,如在暑假、寒假、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期间接纳被培养者到需求地进行实践和见习,在人才的实践培养方面给予指导。

国家可以试验开展“村官专业”或者“村官培养基地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为了造就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基层领导干部。为使大学生安心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的农村工作,必须提前让其了解实情,磨炼意志,促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结合特殊时期,积极创新开办大学生村官专业。

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工程应建设风险及其运行保障机制。由于农村生活艰苦、工作条件差,对“农”的歧视性意识普遍存在,农村工作的薪酬待遇低等因素,愿意参与到整个培养过程的人员数量少。为有效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政府介入”与“就地消化”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三方主体协议的框架内,由国家支付部分培养费用,减少被培养者的负担,鼓励有潜力的大学生进入培养计划;至于专业理论教学(学校)以及实践教学(需求地)产生的费用,可采用“财政+学校+基地+个人”多方结合方式投入。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副教授于海涛

培养创业型精英农民

创业型精英农民一不是官,或者至少说起点上不是官。二不是下乡大学生。三不是农村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工作者。他们是在农村从事广义农业、非农加工业、农业产前产后产中商业化服务的农村村民。创业型精英农民,就是农民企业家或后备的农民企业家。这些精英农民,也许后来兼职村民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工作,但在培养目的上是民不是官。

培养创业型精英农民有重要意义:吸纳、培养农村转业劳动力,企业家也是就业机会的创造者。企业的开办、扩大,都会提供就业机会。农民企业家就地创业,为村民提供了离土不离乡的条件。

培养新的创业型精英农民,在目标上,不要求整齐划一。具备三项能力之一、两个层次之一,都是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

培养出的学员,要具备两个层次之一:掌握当地资源及其利用,能够发现市场机会、寻找市场机会、利用适用技术和本地资源从事经营,借以发家致富;在前述层次基础上,热爱农村、致力于三农事业。

按层次,最低层次要具备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使用、推广能力,还应具备市场推广能力;在更高层次上,他们应具备发展农村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的使命感和适当的自我推广能力,在农村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前项能力。

那些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农民和掌握各行各业技能的农村把式,在技能上和现代科学技术上,只要指导得当,技能提高的潜力很大。他们缺乏的是运用更广范围资源包括市场、先进技术成果的眼光、方法。选拔并培养这些农村把式,事半功倍。他们有一定的积累,包括资金、经验、技术和行业资讯。对他们进行培养,不仅留得住,而且创业成功率高。他们在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引导村民学习模仿的能力、效果,在运用技能改变自身命运的紧迫感等方面,都远大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培养新的创业型精英农民,要更新的三个观念:第一,农民教育,包括对农民进行的专项技能教育和这里所谈的农民创业教育,不属于学历教育。新的创业型精英农民是否具备学历或什么层次的学历,无关紧要。他们不需要与任何受过其他教育的人员进行比较。他们是一种观念更新了、技能提高了、视野开阔了的农民企业家和后备农民企业家。

第二,适应我国农村需要的创业教育,选择的教育对象应具备:熟悉农村资源、经济、社会;掌握一种农村技术、技能;具备农村村民一般保障条件(即拥有当地农村家庭和土地经营权)、愿意在面临一定困难时能坚持留在农村。

第三,农民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搬现成的学历教育标准或其他领域继续教育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现有的学科体系的教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