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圣火的熄灭,在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形势面前,人们不禁担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后奥运效应”会否再次上演于中国。但亚行专家们指出,尽管“后奥运效应”曾发生于大多数奥运主办国,但不会在中国重演,奥运会
所谓“后奥运效应”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某一城市举办奥运会后,其经济往往遭遇奥运会后的低迷衰退。一般而言,在举办奥运会前的几年里,奥运主办国往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场馆设施投资,因此会带动经济的增长。奥运会当年,居民消费和旅游都明显上升,也会拉动经济增长。但这些暂时性的增长往往会在奥运会之后消失,因此主办国的经济增长会在奥运会后有所放缓。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12届奥运会中,包括韩国和西班牙在内的9个国家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受困于“后奥运效应”。由此有人推断,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也会出现经济下滑现象。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则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推论。他表示,详细比较奥运会举办城市在主办国中的地位,深入分析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结论:首先,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200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不会因奥运会的结束而出现大幅度下滑。统计分析表明,举办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该国的经济规模有关。奥运会对较小经济体的影响比较大经济体更大。与过去11届奥运会主办国相比,2008年中国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的水平。而美国的这两次奥运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可推断,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位于12个奥运会主办国的最小之列。考虑到北京的经济规模只占全国的4%以下,奥运会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约为0.2%-0.4%。其次,由于中国正处于由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将为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国际经验表明,由人均GDP在2000-3000美元左右的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人均GDP接近1100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转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国目前55%的人口在农村,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大量的城乡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建设,再加上目前中国的储蓄率、投资率较高,国际资本青睐中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动力。再次,今后2-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但这主要不是奥运会的影响,而更多的是国际环境变化和宏观调控发生作用的结果。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5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通货膨胀高企,促使决策者推出“防经济过热和防通货膨胀”的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走软,促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应该说,目前的经济增长趋缓,与国家的宏观调控预期是吻合的,也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后奥运效应”关系不大。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经济学家林暾也表示,奥运既不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也不是降落点。他说,在民间很多企业都感觉到奥运准备期间制约了企业发展,但这些限制只是暂时的。至于部分学者将雅典的“后奥运衰退”例子与北京相提并论,这也是没有比照性的。雅典奥运会前期透支投资,后期人去楼空之后,难免有一段时期城市经济遇冷,又因为雅典经济在希腊经济中占有重要比例,这就影响到全国经济。北京奥运会不同,北京经济占全国经济不到5%,应该不会有全国性的影响。他强调,中国经济有今天,是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当前的经济支柱是制造业,不会因为前奥运起飞,也不会因为后奥运衰退。
庄健最后表示,他预计奥运会后的3-5年,通过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有望保持9%左右的平均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应能控制在5%左右的水平。(本报马尼拉8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