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木兰诗篇》走进维也纳世界艺术圣殿

2008-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图为8月30日,中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饰花木兰)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

新华社发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昨晚在素有“世界艺术圣殿”之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这也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创立139年来第一次上演中国歌剧。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一次次的谢幕,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为该院2008/2009年演出季的首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担任这次演出主角的是中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和戴玉强。据介绍,在该剧排练之初,彭丽媛就根据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对众多咏叹调式的独唱和重唱进行了声音布局,并不断探索,追求着中国歌剧演唱的至高境界。挑剔的维也纳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回报了中国艺术家们的努力。一对常看歌剧的维也纳夫妇表示,该剧的音乐非常美,是中国音乐与欧洲音乐的完美结合。他们非常欣赏用欧洲人熟悉的方式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尝试。一位老华人说,他多次在这里看戏,都是看外国作品,听外语演唱。今天,在世界顶级艺术圣殿看到李心草指挥“老外”演中国作品、用中文演唱,感觉非常好。“看到奥地利观众欣喜的样子,我很自豪”。为表彰中国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演出后向该剧主创人员关峡、彭丽媛、戴玉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章。

中国作曲家关峡说,歌剧《木兰诗篇》取材于中国1500多年前北朝乐府中的《木兰辞》,主要讲述了年轻貌美的姑娘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疆场苦战十年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在中国家喻户晓。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所以在创作《木兰诗篇》歌剧时,加入了不少河南音乐的元素。中国的戏曲历史很长,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有许多是通过戏曲形式来传承的。歌剧发源于欧洲,歌剧进入中国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木兰诗篇》是将中国音乐元素嫁接到欧洲歌剧的一种尝试,并通过这种尝试去寻找中国和欧洲文化的共性。

《木兰诗篇》的编剧刘麟指出,《木兰辞》共有60多句,但写战争的只有两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喜欢战争的残酷场面,而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关峡说,该歌剧有三大创作主题,即战争、和平、对生活的热爱。他发现中国音乐人和欧洲作曲家对爱、恨、和平的表达是相似的,他们渴望和平,希望回归恬静生活的心态是一样的。也许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共鸣,使担任伴奏和伴唱的奥地利艺术家能很快进入角色,在第二遍排练时就能达到演出水平,这出乎他的意料。

担任这次演出伴奏的是享誉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该团负责人格哈德・康茨亚表示,这是维也纳交响乐团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维也纳演奏中国音乐。当时之所以接受这项任务,是因为歌剧《木兰诗篇》将中国传统音乐与欧洲歌剧进行了完美嫁接,演奏好这部作品,对乐团是一种挑战。担任演出伴唱的同样是名扬四海的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该团指挥维杰・乌帕德亚雅说,他曾多次访华,与北京、上海、成都的音乐学院进行交流,一般都是中国艺术家用欧洲语言演唱欧洲歌剧。对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来说,在维也纳演出中国歌剧还是首次。他说,中文的韵律很强,演出中国歌剧使全团获益良多。迄今,一直是欧洲歌剧向亚洲输出,今天是亚洲歌剧到欧洲上演,开启了亚欧歌剧交流的新时代。(本报维也纳8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