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州市精心打造“龙城讲坛”

2008-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在常州,有一个“没有围墙的城市课堂”:课堂内座无虚席,遇到“重量级”讲师,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即使遇暴雪、大雨等,也阻挡不了“学生们”的热情;有的“学生”还将录音笔、录像机带进课堂实录,带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更有心急的“学生”干脆到常州市委宣传部提前订购年底才能面世的讲座汇编和光盘。

这就是常州市

精心打造的“龙城讲坛”,在它的带动下,常州所辖市区的“金沙大讲坛”、“濑江讲坛”、“武进讲坛”也日渐打响品牌,为常州这座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增添了新的内涵。

政府与百姓和谐“共振”

“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常州历来都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勤学习”是这座城市的个性特质。常州的高考万人进线率和人均购书量连续多年在江苏排名第一,读书学习在常州有着丰厚的土壤。

从2004年开讲的“龙城讲坛”,每年都有50多场讲座免费提供给市民。不要主办部门硬性组织,只要讲座的预告一公布,千余张听课门票就被“一抢而空”。讲座结束时,教授们总是被听众团团围住,签名的、咨询的,不亦乐乎。

从“要我听课”到“我要听课”,“龙城讲坛”的魅力可见一斑。一个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普通讲座,为何激起了市民如此强烈的共鸣?专家细究原因,认为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们都产生了“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在常州推进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氛围中,党委政府与百姓在对知识需求这个层面上形成了“共振”。

常州市委宣传部长徐缨告诉记者,“龙城讲坛”不仅满足了人们“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闷、心理上解压”的需求,还将宣传思想工作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供需”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龙城讲坛”这一覆盖常州全市的公共讲座平台的成功,既得益于常州崇文重教的土壤,也由于面向大众,注重实效的理念。

差异需求的“分餐制”

区别对象、细分课堂、审时度势,既有利于课程的设计、听众的组织,又便于讲师的授课。应时又应人的“龙城讲坛”拥有了许多忠实的“粉丝”。

针对不同的人群,开设不同的课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龙城讲坛”从最初采用面向所有市民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根据不同受众、不同需求的立体式讲坛。按照市民、干部、企业家、学生及基层乡镇五个板块,“龙城讲坛”先后推出了相对应的课堂。

在不同的课堂上,“龙城讲坛”的偏重性各有不同。如市民课堂是以人文普及型、形势政策型、艺术鉴赏型、宣传教育型讲座为主;而企业家课堂则以资本运作、营销管理、品牌经营等方面的讲座为主。在此基础上,“龙城讲坛”还“打破围墙”,经常走进学校、村镇、社区进行宣讲,力求让每一个常州人都有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龙城讲坛”每个课堂每场讲座的主题,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焦点问题,精心选择不同的题目,请来相应的专家教授讲课。

十七大召开后,“龙城讲坛”在市民课堂及时推出了《十七大精神解读》专题,向广大市民宣讲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重要论断和主要亮点;围绕市委提出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龙城讲坛”在干部课堂推出了《创新思维与领导艺术》、《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等专题;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形势,“龙城讲坛”在企业家课堂及时推出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若干重点问题》等专题,引导企业认清形势,攻坚克难;今年高考前,“龙城讲坛”特意在学生课堂推出了《考试超常发挥技巧》专题,辅导学生充分准备、积极应试。

文化和市场成功“对接”

常州企业家在“龙城讲坛”上主动搭建文化和市场的对接平台,继红星美凯龙、中国移动常州分公司冠名“龙城讲坛”后,最近又有不少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负责人纷纷主动提出冠名请求。观众的热情参与固然是一大因素,但“龙城论坛”坚持的高品质,邀请的大量知名专家,也是点燃市场热情的“导火索”。

在邀请主讲人时,常州市委宣传部坚持“广种薄收”、“精挑细选”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本土社科专家的作用,一方面根据听众推荐邀请外来专家。入选专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必须是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必须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有较强的演讲能力。在选择邀请专家的过程中坚持五个原则,现场听讲、查看视频、听取介绍、了解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2007年,于丹教授、常修泽教授等7位专家先后做客“龙城讲坛”,激起了听众的高度热情。今年,讲坛更加注重名师品牌,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刘红松教授,习惯学研究专家周士渊教授等都走进了“龙城讲坛”。“品牌教授”在提升讲坛档次的同时,也使其人气指数急剧飙升。

由常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龙城讲坛”,本身带有的“组织色彩”,让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每次讲座专题确定后,常州市主要新闻媒体都会在一周前进行多次预告;每次讲座结束后,常州市的各新闻媒体都会进行整理刊播,中国常州网还开设《龙城讲坛》专题网页;年底市委宣传部还将整理编制书籍和光盘。这些推介方式将讲坛的影响力“天罗地网”般辐射开来。

有名师,有热情的观众,企业家们的目光自然投向了“龙城讲坛”。如今,“龙城讲坛”对各个课堂进行冠名,企业出资,听众受益,“龙城讲坛”走出了一条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