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火炬手从这里出发,穿
共有70名火炬手参与青岛站的火炬传递,今天的第一棒火炬手由上届残奥会冠军、青岛姑娘吴春苗担任。这位姑娘1982年9月出生在青岛郊区的农村,在她10岁的时候,由于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视力逐渐丧失。突如其来的病魔没有将这位姑娘击倒,在妈妈的鼓励下,她走进青岛盲校进行学习。1999年,通过选拔,她入选青岛市残疾人运动队;2003年9月,她进入国家集训队。2004年,出征雅典残奥会,在田径女子T11(全盲)级200米比赛中,她以25秒39的成绩力压群芳,赢得了一枚金牌;随后在女子T11(全盲)级100米中,她又摘得了一枚银牌。
今日,有5名火炬手乘坐“青岛号”大帆船,进行海上火炬传递。来自海军北海舰队的熊跃进是第一棒海上火炬手,他曾带领技术人员在舰船上研究设计了23台清理浒苔专用设备,有效清理浒苔3万多吨。
最后一棒火炬手周雅菲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青岛姑娘,为了体育事业,她10岁起便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北京奥运会上,她获得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铜牌,为青岛实现了奥运游泳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在今日举行的残奥会火炬传递青岛站传递中,她这最后一棒火炬手还亲手点燃了圣火盆。
“超越、融合、共享”是青岛火炬传递力求突出的主题。为此,青岛在火炬传递途中特别设置了三处节点,火炬手每到一处节点,都与现场观看火炬传递的残疾人及他们的家人等互动交流。在奥帆中心新会路(残健大道)节点,“扶残助残十姐妹”组成的由13名轮椅人士参与的圣火护卫队,象征着13届残奥会,与火炬手一同前进;在南京路斜拉桥节点,盲童合唱队在钢琴伴奏下合唱《感恩的心》,同时,聋校的20名孩子同步做手语表演,13个盲童近距离触摸火炬;从南京路斜拉桥至五四广场途中一处大棚下,数百名残疾及智障儿童以及志愿者、社会福利工作人员一起为圣火呐喊助威,聋校80名学生组成手语拉拉队为残奥加油。
9月2日,青岛群众为火炬传递加油助威。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