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更广泛的群众、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和申请程序,教育部日前组织有关政策专家、高校负责同志,深入到四川省西充县、苍溪县等地,举行专场政策咨询,并走进山乡田间,直接向基层农村群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宣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为贫困大学生圆梦。
“国家资助政策体
系是绝对主力”
正处在地震灾后重建阶段,又是高考后录取通知书发放、高校开学在即的关键时期,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讲团”走进了四川省西充县、苍溪县的山乡城镇,七百多位学生、家长、教师被吸引到咨询会现场,现场一片踊跃。
“灾后,四川省的助学贷款工作会不会受影响?”正在川北医学院就读的周庭云问。
“转移户口会不会影响到助学贷款的申请?”刚刚参加完今年高考的吴大涛担心。
“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的评定发放有没有监督机制?”还在晋城中学读高三的黄浩直截了当地诉说出担心。
“请放心!今年四川的助学贷款工作不但要继续大力开展,更要加大力度。无论转移户口与否,只要是在正规的全日制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都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参加现场咨询会的四川省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张升平回答。
“也请你放心。高校评定和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都有自己的程序,更有相应的监督手段。我们就是要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还要学得好、学成才。这也是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这样回答。
“你可以记下我的或者省里主管同志的电话,有问题就打电话来找我们咨询办理。”当马文华这句话说出,西充县到现场咨询的近300名学生、家长、教师和西充县分管领导掌声雷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绝对主力。我们来现场咨询,就是要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这一政策体系。”
“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给我全家减轻了负担”
罗玉聪成绩优异。父亲常年患病,花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了近3万元债。困难的家境让罗玉聪拿着成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高兴不起来。
知道县里来了教育部的资助政策专家,罗玉聪和父亲罗耀宗急忙赶来现场。在马文华副主任表示要亲自去家里看看后,父子俩带着咨询团成员走在回家的路上,兴奋不已。“以前一直不知道这方面的政策,高考的时候大概听老师说了几句,今天听了咨询会,才晓得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这么细。我的娃娃赶上这个好时候,真有福气!”
杨霞、杨伟这姐弟俩同样感觉到自己的幸运。他们的母亲在八年前过世,父亲外出打工,姐弟俩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杨霞和弟弟都爱学习,是出名的好学生。去年,杨霞被评为“西充县三好学生”,还考上了西南大学,但当她拿到西南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却又担心起自己家是否有足够的钱供自己上大学。正在这时,高中老师告诉她国家在西南大学实施的资助体系中有“免费师范生”这一政策,这让杨霞非常高兴。现在,杨霞每月领取400元的生活补助,因为学习优异,她还可能取得学校的一等奖学金。这使杨霞更自豪也更珍惜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减轻了我们全家的负担,给了我崭新的机会和希望,我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对灾区贫困学生的资助已经开始”
由于地震造成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而高校已经开始着手给予帮助。“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的临时困难补助,已经发放到灾区学生手中。而生源地贷款、高校助学贷款等政策资助也会加紧进行。”出身四川贫困农村的韩正林,是成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工作室主任。“学校的贫困生大概占了学生总数的20%。学校依据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对学生进行资助,加上学校自己的奖助学项目,对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极大的支持。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能得到基本解决。”
1993年进入大学、在当时获得每月30元“困难补助”的韩正林,如今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做资助工作。对比今昔,他很感慨:“国家资助从金额和范围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教育的关心。”
马文华告诉记者:“5・12大地震”之后,教育部就开始积极计划针对地震灾区新生以及老生的资助项目,目前,具体政策细节还处于上报审批阶段,但是“会保证全日制学校的学生,特别是来自重灾区的学生都能顺利入学、不因经济问题失学;高校都开设绿色通道;所有的全日制高校都不能对贫困生、地震灾区学生置之不理。”
而对于当地实施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负责人来说,四川在地震灾后的恢复重建阶段,高校资助还有较多的工作要做:“现在,四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已经展开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落实也已经开始了,但是力度还需要加大。”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值得期待”
助学贷款一直是被教育部门、高校和学生寄予较高期望的一种资助形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助学贷款的落实情况还不太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陕西、甘肃、重庆等五个省市试点了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效果良好,受到各方欢迎。
张升平告诉记者,因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需要贷款担保、只要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所在县教育局就可以办理,国家为省一级分担了不小的财政压力,在实行过程中,非常便捷。四川省正积极计划,可能会全力、尽早参与这一形式的资助试点。
“我如果有亲戚存在经济困难的问题,会首先推荐他去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马文华用这样的开场白介绍她感觉满意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马文华告诉记者:从五省市试点情况来看,去年共发放贷款6.09亿元,合同金额达到14亿元,共有11.4万名贫困大学生受益,做到了贫困生“应贷尽贷”。这的确是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中最有效、也最能解决学生经济困难问题的方法之一。
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四川省正全力准备参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因为全省需要筹措1亿元的贴息和风险保证金,这对于灾后的四川的确有较大压力。但是四川省确定了“积极、尽快”的原则,而一旦实行这一新的贷款政策,全省约有50万名川籍学生将享受这一资助政策,将大大促进该省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和完成学业。
教育部“国家资助贫困学生政策宣讲团”来到四川省西充县农村为贫困学生罗玉聪一家宣讲国家资助贫困学生政策。本报记者练玉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