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残奥会与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2008-09-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谢文 我有话说

记者(以下简称记):残奥会的理念是“超越、融合、共享”,它与“更快、更高、更强”以及“团结、友谊、

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关系?

卢雁(以下简称卢):“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是对残奥运动精神的精辟诠释和高度概括。

“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它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点。“超越”传达了残疾人运动员超越生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展现了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超越”也是心理上的超越,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精髓。残疾人克服生理障碍、摆脱心理阴影参加残奥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对生命、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超越”还象征了残奥会超越国界、民族、肤色、文化的限制。

“融合”体现了奥林匹克“团结、友谊、和平”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方面。融合既包括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融合,也包括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融合。

“共享”体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共享”就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我们可以把“共享”概括成一句话:人人都有这个权利。残疾人有权利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地享受社会、文化生活。

记:有人认为,让残疾人参加体育比赛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这个观点显然与残奥会宗旨不符。我们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去理解和观看残奥会比赛?

:北京残奥会倡导“平等参与”,这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与世界残疾人运动“尊重、平等、关爱”的基本理念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就残奥运动来说,平等参与意义重大。残疾人运动教练的经历告诉我,残疾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最大的阻力来自人们的不理解。有人认为人都残疾了,为什么还要参加残酷的体育竞赛呢?还有人认为残疾人是弱者,他们生活都有困难,需要的是更多的帮助而不是比赛。这种看法看似友好,充满关怀,但根子上却是一种俯视心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

参加体育比赛,残疾人运动员其实是在享受比赛过程。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在残疾人角度来解读残奥会和残疾人运动,就会有新的理解。残疾人的残疾是次要的,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只是他的困难可能表现在他视力不够,而健全人的困难则表现在其他方面。残疾人首先是一个人,他有权利和健全人一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享受生活,享受创造的乐趣。

残疾并不意味运动能力、运动天赋的丧失。以这样的心态去看残疾人比赛就会很平和,就比较容易理解“平等参与”了。残疾是第二位的,他首先是一个运动员,怎样欣赏健康运动员,就怎样去欣赏他。

记:这些年我国残疾人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进步,但仍然有一些认识不够到位,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观念?

:我做残疾人运动教练时,最初总是帮戴假肢的运动员把掷出的铁饼拾回,后来我才发觉,他们并不希望这种照顾。因为他既然是运动员,就能够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我接触的外国运动员,都不大希望有人去帮助他,因为他自己可以驱动轮椅或走盲道。只要能提供无障碍设施,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可以自理的。但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家庭如果有个残疾人,家庭成员帮他洗衣、盛饭,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其实,“残疾”虽然是人体的一种遗憾,但它并不构成人性的差异、奋斗精神的差异、贡献的差异。相反,由于残疾的磨炼,残疾人往往具有更坚强的意志,更广阔的胸怀。“残疾”不是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条件不够因而使“残疾”成为一个问题,而提供这样的设施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记:对残疾人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残奥会是如何通过体育竞赛使残疾人得到这种理解、尊重和关怀的?

卢:北京残奥会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北京筹备残奥会,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悄悄融入城市建设的理念之中。在北京,地铁站安装了升降平台,大中型商场进行了大规模无障碍设施改造,主要街道铺设了盲道。新的建筑标准中规定要有无障碍设计。

残奥会对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一次盛大节日,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记忆。很多残疾人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找回了自尊、自信,走出了封闭,重新融入了社会。而社会也通过体育,通过残奥会,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了残疾人、懂得了残疾人,认识了残疾人。

北京残奥会意义特殊,它是国际奥委会与国际残奥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后召开的第一届残奥会,这种合作必然会给残奥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促进残奥会的规范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记:您认为北京残奥会能从哪些方面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卢:残疾人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部分。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程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状况不断改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也逐步推进。

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推动将是全方位的。社会看待残疾人的观念正逐渐发生根本性变化,残疾人体育事业日渐得到理解和重视,残疾人运动员也从这个过程中收获到尊严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我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差距。在北京等大城市之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对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的理解和接受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今年6月,我国人大常委会又正式批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这就从政府和制度层面给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残奥会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进一步接纳。目前,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虽然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里,但他们之间的沟通还存在问题。北京残奥会的召开,给了残疾人和健全人一个很好的彼此沟通的机会。残奥会还将促进中国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待遇的持续改善。这届残奥会从开始筹办到正式举行,通过新闻报道和近距离接触,无论专业学者还是广大市民,对残奥运动和残疾人的看法、价值观念都有了进一步改变。

卢雁,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常年从事残疾人体育研究,曾担任残疾人运动教练,发表残疾人体育专著及论文多篇。)

照片说明:北京残奥会的举办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图为8月22日,北京市西城区残联温馨家园的运动训练室内,几名残疾人在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