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行;他们说,我们不需要怜悯和同情,只需要平等和尊重。也许,根本不应该有“他们”和“我们”。站在运动场上的残疾者,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是“非同寻常”的精神――一种人类更强者的精神。
睿智・乐观
“失去光明,灵魂却
1996年9月,一个突然爆炸的灭火器“炸毁”了这个18岁少年的光明和前途。在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没有了篮球,就没有了生活。“那时候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李端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他所在的沈阳军区没有放弃他,部队送他去学按摩、学盲文。李端是聪明的,他没有放弃,从头开始学自理、学中医,还创下了15天学会盲文的沈阳市盲校纪录。这个成绩,和当年获得的全国青年联赛扣篮冠军一样,被他所津津乐道。
“残疾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缺少了残疾人,它也不是完整的社会。就像金庸书里的江湖,杨过没有胳膊,老顽童属于智障,梅超风是盲人……”睿智的李端用这样的比喻重新给自己定位。
当重新走上运动场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一把就抓住了。不管是推铅球还是跳远,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悟性,没用多久,他就出类拔萃了。第一次在国外的赛场上听到国歌奏响的时候,这个1米92的东北大汉泪如泉涌。他知道,田径场,就是他新的战场,是生命新的方向。他在短短的12步跑跳中,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用世锦赛冠军、残奥会冠军证明自己同样是母亲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几乎所有意外致残的残疾人运动员都经历过这样的涅?重生。当生活瞬间坍塌之后,他们的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需要在痛苦中重建。外界的关爱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恢复物质生活,但是在精神上重新给自己定位却必须由自己来完成。
任何一个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在运动场上书写自己生命中另一段精彩篇章的残疾人运动员,必然有着对生命更透彻、更睿智的理解。他们甚至比健全人更懂得“适者生存”的法则,就像日本残疾人游泳明星成田真由美所说:“就像近视眼要戴眼镜一样,腿不好当然要坐轮椅啦!”
现在的李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普通的按摩师,但是与为他人治疗身体的伤痛相比,他更想把对待生活的睿智和乐观带给那些突然致残的人们。“我可以跟他们好好唠唠,告诉他们怎么理解这些事儿。如果眼睛看不见了,我还可以教他们一些实用的生活技巧。”
勇敢・自信
“有勇气就有奇迹。”在中国残疾人赛艇队主教练刘晓春看来,这就是他们接连创造神奇的秘诀。
2006年3月才成立的这支队伍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备战奥运只有两年半,中间还得先闯过资格赛赢得奥运门票;更要命的是,这区区8名队员中,有学生、工人、理发师傅,多半从来都觉得自己跟体育无关,有的甚至还不会游泳。
原本在一家工厂工作的张金红患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在来到训练基地之前,她从来没接触过体育,对水更是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结果在队里呆了好几个月都没学会游泳。离2007年的德国慕尼黑世锦赛越来越近了,教练不得不给她下了“最后通牒”。
“不可能让我穿着救生衣去参加比赛啊。我心一急,突然吓得学会了。”结果这个从小怕水的姑娘在世锦赛上就拿到了名次,在当年的亚洲锦标赛上还轻松夺冠。
这些勇敢的队员,在今年的残奥会资格赛上获得混合4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的冠军,还先后拿满了全部4个项目的奥运会入场券,完成了一连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奇迹,用来形容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再合适不过了。当这个没有左小腿的姑娘从北京奥运会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河道里爬出来的时候,她的存在比她的名次更闪亮。可她自己却有些沮丧,因为她的目标是奥运会的前五名。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少一条腿。如果我想参与竞争,就必须保持身体强壮,对我来说残疾不是问题。”17岁那年,一场摩托车事故夺走了她的左小腿,但是无法夺走这个花季少女的游泳梦想。3个月之后,她就回到了泳池里。
雅典残奥会独得5枚金牌并没有让她满足,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相信自己可以征服“恐怖”的“水中马拉松”,也相信从小的奥运梦想终会实现。在今年的公开水域世锦赛上,纳塔莉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那一刻,她眼泪横飞。
“其实,我从来没有彻底战胜我的缺陷,但是发扬你的优点才是最重要的,在水里我做到了收放自如。”她大声告诉所有的人,伦敦奥运会,她会回来,还要争取游进前五名。
也许,旁人根本不需要为他们的成就和奇迹惊叹,因为他们有勇气跨越一切障碍,他们有信心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甚至可以更好。
年仅24岁的纳塔莉已经是一个有名的励志演说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肢体残疾的人们,也告诉所有健全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强壮地游泳,我不指望免费得到什么”,“梦想是自己设定的,不是别人给你设定的。”
执著・努力
“升起国旗,奏响国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1988年,拖着一条“铅腿”在首尔残奥会上赢得冠军的时候,31岁的张小玲觉得自己的血没有白流。
10年前,张小玲患有肿瘤的右大腿被高位截肢,她本以为自己和乒乓球的缘分也结束了,在家乡小镇开了家杂货店,用以谋生。一张废旧报纸上全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的消息让她重新燃起了冠军梦想。她开始拿起球拍练球,还给广东、广西的体育局写自荐信。第二年,她第一次出门参赛就赢得了冠军。残奥会五连冠,更让她成为传奇的残奥“乒坛女皇”。可这一路洒下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鲜血。
首尔残奥会时,重达4公斤的假肢在她的右大腿结合处磨起了很多小血泡,她把带去的创可贴贴在伤口,多的时候一口气贴了6张。尽管这样能减少皮肉和假肢的摩擦,可那时候没有淋浴,没彻底“泡开”的创可贴撕下来的时候连带着皮肉,把她痛得直冒汗。她试了棉花,可换药的时候才发现,棉花丝嵌得更紧,只能咬着牙一根根扯出来。带着两块金牌回到南宁的时候,她已经一步都走不动了。
20多年,她从来没有放松过训练,因为练球换掉的假肢就有十几条。虽然质地越来越好、越来越轻,可每次换上新的假肢,它和腿的磨合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004年在雅典,张小玲面对比自己年轻30岁、残疾程度要轻的瑞典姑娘,以超强的气势压倒对手,完成了五连冠的壮举。今年,张小玲已年过半百,可她还在追求残奥的“六连冠”,甚至梦里都是那个小银球。
日本姑娘成田真由美的梦里也许是一汪碧水。这个儿时学校里的运动健将却在青春的大好年华里接连遭遇磨难。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横断性脊髓炎令她下半身瘫痪,在病床上躺了七载。24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真由美在泳池里打开了一片天地,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在日本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可就在比赛结束回家的路上,一场交通事故又伤了她的颈椎,加上原来的心脏病、肾病等等,她不得不20多次住院治疗。
可她始终惦念着泳池,回家之后,练得更刻苦了。1996年残奥会,初次参赛的真由美就获得两枚金牌,打破两项世界纪录。4年之后,她在悉尼独揽6枚金牌,刷新5项世界纪录……
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被执著和努力的他们完成了。面对一个目标,抱定一个信念,就算没有支撑身体的双腿,人类同样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
乐观面对生活,勇敢挑战自我,努力实现梦想。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过程中,他们唯一的“非常”之处在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让自己更乐观、更勇敢、更努力。
“奥运会的真正意义在于参与而非获胜,正如人生的真谛,不是在于征服他人,而在于自我的努力和奋斗。”当每一名肢体残疾的运动员开始比赛的时候,最后的结果早已不重要了,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由于他们的存在已经熠熠闪光。(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