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灿若星火照后人

2008-09-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特约记者 刘国顺 通讯员 王南方 我有话说

黄涛在医院中(2008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

当洁白的床单盖上他的身体,解放军总医院的护士发现,逝者黄涛右手的几个指头都是弯曲的,食指严重变形。医生告诉年轻的护士,那是长年累月握笔造成的。

黄涛,解放军出版社原顾问、编辑家、名满天下的《星火燎原》编纂主持人。辞世那天――2008年8月9日,正是他的88岁生日。

黄涛长期从事革命军事史料的编纂工作。2007年底,黄涛被确诊为膀胱癌晚期住进医院。听说解放军出版社决定出版《星火燎原》全集,黄涛马上决定用一年半的时间,再把《星火燎原》梳理一遍。他一再坚持,让家人把《星火燎原》全集的资料拿到病房,可惜梳理工作未及做完。

“编辑是个没有星期天的职业”

黄涛从一名初中肄业参加革命的战士到知名的出版家、编辑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钻研。几十年来,他从未完整地休过节假日和星期天。他上班一门心思工作,下班总是埋头学习。“编辑是个没有星期天的职业,8小时之内成不了好编辑。”黄涛常说这句话。

让本报记者尤为感动的是,黄涛一生学习不辍,从1975年开始30多年,他看过的《光明日报》一张不少,每月一捆,按时间顺序,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自己的书房内。报纸由他自己亲手整理,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准翻动。

黄涛原名叫黄宏基,1938年改现名,取投身汹涌澎湃的革命大潮之意。他的排长是他亲眼见到的第一位牺牲的烈士,他的连长也牺牲在他眼前。黄涛说:“我在编写英雄烈士书籍的时候,有着一种真挚的感情。因为我编写的都是我同时代的人,如同身临其境。”

黄涛负责组织编辑《志愿军英雄传》,书中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文学概观》评价说:“《志愿军英雄传》是建国后第一部集体创作的、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成就、规模及影响最大。在艺术上,《志愿军英雄传》的突出成就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记载烈士邱少云的文字和资料甚少,采写时离他牺牲已近两年,生前战友或牺牲或调走,细节难以查考。调查中,黄涛得知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时刻,团参谋长在观察所用望远镜看到了。黄涛凭借这一线索,派人四处追踪采访,终于将邱少云的事迹前前后后采访清楚。《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载入《志愿军英雄传》丛书,成为广为流传的名作。

“编写英雄传,是铸造精神支柱的,一定要细之又细,不能出半点纰漏,应该少留遗憾,多留青史。”黄涛说。红军长征中使用过一种叫梭镖的武器,但很多文章都将“镖”写成了“标”。为此,他翻阅了30多个版本的辞海、辞典,才敢认定从武器的角度来讲,用“镖”更为准确。在编纂一部英雄传时,打字员把一名反面人员的名字打错一个字,黄涛用红笔将错误的地方更改过来,并在小样上写道:“编写英雄传,一定要细之又细,不能出半点纰漏,就是汉奸特务的名字也不能搞错。”

黄涛是我军第一位载入中国《编辑家列传》的人,是人民军队第一位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他主持编纂了人民军队的第一部英雄传、第一部烈士传、第一部中国古代和近代军事史、中国第一部大型革命回忆录,他领导创办第一本革命回忆录杂志和第一本面向部队青年官兵的生活杂志,他组织开设全国第一家大型军事书店。

黄涛编辑过太多的书,但终其一生,只出版了一本自己的书――这还是在出版社同人一再要求下,为给后辈同行留一些工作上的借鉴,他写了一本关于史传写作的回顾,书名是《为英雄歌唱》。

说不尽的《星火燎原》

2007年11月7日,黄涛被确诊为晚期膀胱癌。

得知病情后,黄涛对妻子马艳秋和孩子们说:“你们去把出版社领导给我请来。”

很快,解放军出版社领导赶到医院。黄涛说:“组织上交给的事情我还没有完成好,由于种种原因,《星火燎原》在编辑中还存在一些缺憾,我想了这么几条重点的,交给你们,再版的时候请一定作出订正。”他从枕头底下颤抖地摸出写好的字条,交到出版社领导的手中。

看着有书法家美誉的黄涛,写得歪歪扭扭已变了形的字,在场的人唏嘘不已。

往事历历。1956年7月,为纪念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出版一部反映我军30年革命斗争历程的回忆文集《星火燎原》,此项重任交由黄涛分管。他当时任总政宣传部宣传处处长,编辑部成立之初,主要工作由抽调的两位编辑具体负责。由于来稿量大增,不到一年时间,应征稿件达3万余篇,采访、编写、修改任务日益增多和紧迫,黄涛遂辞去宣传处处长职务,全身心投入到《星火燎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一干就是26年。

《星火燎原》先后发行600多万册,《朱德的扁担》、《我跟父亲当红军》等36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有10余部作品被改成电影或电视剧,编辑部出了王愿坚等一批知名作家。

“文化大革命”时,黄涛受迫害,编辑部被遣散。被关进“牛棚”前,黄涛叫过大女儿说:“你是老大,除了要带好弟弟妹妹,爸爸还有一件事要交待给你,你一定要保护好那几本《星火燎原》和所有的资料。”第二天,黄涛即被关进“牛棚”。当晚,女儿掘开地板,把所有的资料和书籍全部埋到地下,这些珍贵的资料才得以幸存。

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星火燎原》选集,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星火燎原・未刊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星火燎原》成为解放军出版社的知名品牌,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价值。

得知黄涛病重的消息,读着他编的书、在他书中英雄人物激励下成长起来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独臂英雄丁晓兵、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等当代英雄,纷纷到医院看望或撰文,表达对黄涛的敬意。

执笔写英雄躬身学英雄

“执笔写英雄,躬身学英雄。”这是黄涛早年工工整整写在《星火燎原》扉页上一句自勉的话。

他在正师职岗位干了近30年,从没有因个人职级待遇问题找过组织。离休前,老伴让他找机会反映一下职级待遇问题,他说:“加入党组织就是干革命的,我只有为组织工作的义务,没有向组织伸手要待遇的权利。”

1987年12月黄涛离休,直至辞世,20多年里没有停止工作。在解放军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下,黄涛先后主编过《中华爱国英杰辞典》、《苦斗十年》、《解放军烈士传》、《革命烈士传》等一系列讴歌英雄的书籍。他还组织编辑出版了《硬骨头六连》、《朱伯儒》、《张华》、《张海迪》等反映时代群体和英雄楷模等先进事迹的书籍。

为了更好地向广大读者介绍新出版的英雄传,80多岁的黄涛带病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充满激情地讲述英雄故事,畅谈革命传统。他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将自费购买的革命英雄传记等图书一一赠送。一向低调的他还撰写署名文章,接受电台和电视台的采访,大力宣传推广红色经典。

“书贵于精,人贵于勤”、“编书不能为了职称,编辑要当得称职”、“修好做文字的功课,清除思想上的功利”、“热点过去很快,经典才能永存”,“存文存史存业,立德立功立言”,黄涛的这些至理名言成为大家的座右铭。一段时间,“速食读物”、“快餐文化”、“网上抄手”充斥出版界,有些年轻编辑还津津乐道,感觉是搭上了时代的快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战士究竟需要什么书,不能只看是否畅销。”每有机会,他都以《星火燎原》一书有36篇作品收录中小学课本作论据,以《朱德的扁担》等家喻户晓的文章作实例,给年轻编辑“上大课”。在他的感召下,出版社上下形成出好书、出精品的良好氛围,出了一批优秀编辑。

黄涛唯一的儿子黄海洋,2002年时已经在总参下属的北京某干休所任正团职七年了,有一天,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平调到总参石家庄干休所任政委。儿子征求爸爸的意见,言外之意,能否跟组织上说一声,爸爸妈妈年岁大了,希望他留在身边。黄涛对儿子说:“爸爸妈妈参加革命一生,从没有对组织说过一个不字,组织上安排你到那儿去工作,是对你的信任。”儿子点点头,很快就到石家庄工作,一去就是6年。

黄涛的二女儿黄小燕从部队转业,分配在北京市公交汽车公司下属的一个汽运大队做队医,一到忙时,就要上车去帮忙卖票,天长日久,基本上就成了一名售票员,冬天时带着手套,手也冻得裂开口子。女儿想通过黄涛的关系换一份工作,或是到解放军出版社当一名职员。望着眼睛哭得通红的女儿,黄涛说:“孩子,你想过没有,爸爸如果动用关系过问了你的事,管得了一次,也管不了你一辈子。而只要有过这么一次,爸爸就一辈子也对不起党,对不起那些先烈们了。”

黄涛住院时,得知为自己做一项PECT检查,要花国家11920元钱,懊悔了半天。他说:“这样花钱,我心痛。”其实,按照有关规定,黄涛的医药费是实报实销的。再者,做什么检查那是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的。可他总是说:“国家的钱,是人民的血汗钱。”因为他长时间尿血,营养已经跟不上了。医生提出要喝点营养液。为了安慰医护人员,黄涛故意做出吃饭很香的样子,说:“能吃饭营养就能跟上,用不着吃贵药。”三女儿黄圆圆哭着求他:“爸爸,您这是何苦呢?不花国家的钱,咱自己家花钱行吗?你喝点,对身体有好处,我们不能没有爸爸呀!”

黄涛获得韬奋出版奖后,把全部奖金捐赠给解放军出版社,设立星火燎原奖,奖励年轻有为的编辑。他把个人省吃俭用的工资捐赠给家乡小学,设立星火燎原奖学金。受捐单位想给他立碑,刻上他的名字,黄涛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和牺牲的战友比,这点贡献算不了什么。”

黄涛的生命灿若星火,已与所有英烈一起燎原,照彻后人前进的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