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州:“文化绿洲”催生文明之都

2008-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日前,来榕参加中华文化研习营的一批台湾研究生,在结束了福州的三天研习后,非常兴奋地说:福州的文化古迹保存、修复得如此之好,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八闽文化的风采;福州的文化氛围之浓厚也很让我们感佩。他们把自己的这趟旅程称之为“历史之旅、文化之旅、文明之旅”。

其实,福州的老百姓更是感同身受。福州在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中,用文化滋养文明,打造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平台,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在“文化绿洲”上打造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文化和谐增长的文明之都。

“闽都文化”:培育城市文明精神内核

近些年来,福州市各级政府先后出资30多亿元,打造“闽都文化”的四大品牌――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旨在深度挖掘闽都文化的精神内核,探索“闽都文化”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新载体。

福州市启动了总投资达38亿元的三坊七巷改造工程,用于保护这一“闽都文化”的活化石,现已投入7亿元,修复了水榭戏亭、严复故居、谢冰心与林觉民故居,扩建了林则徐纪念馆,新设了以专门研究三坊七巷文化为主的闽都文化研究院。日前,昙石山遗迹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和配套工程竣工。福州市政府还重金修复船政文化标志性建筑――马尾造船厂、昭忠祠、南岸炮台、一号船坞、船政天后宫,整修了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新修了船政精英馆。

据不完全统计,福州近些年来先后新建了60多座展示、传播、弘扬“闽都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近300个大小不一的主题公园。

福州一直在探索将开明、开放、开拓的“闽都文化”,变成每一位福州人认同且努力实践的价值取向,为此不断推出新的载体。2007年,福州市推出了200万人参与的推荐、票选“福州十大文化名片”活动;紧接着又推出了有10万网民共同参与的征集、讨论、评选福州精神。经过4个多月的征集评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最后从1700多条应征表述语中脱颖而出,获选福州城市精神表述。

事实证明,征集福州精神的过程,就是让“闽都文化”深入人心的过程,就是让市民更自觉地走向开明、开放、开拓的过程。它提升了市民的精气神,并成为福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进器。

“老节新过”:构建大众道德教育新平台

如何用百姓感兴趣的方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既有高成效,又能润物细无声?赋予传统老节以新的教化意义,大张旗鼓地组织市民过好传统节日――正是福州市在这方面做出的探索。

福州有一个特有的传统老节,叫“拗九节”,传统过法是:出嫁的女儿,要做一大锅卤肉和一大锅红糖饭,提回娘家,孝顺父母。但近些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过“拗九节”的人越来越少。福州市在推进文明建设中意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美、社会和谐和安定的基础,因而号召在“拗九节”这一天,全市过“孝顺节”:市领导去看望英雄父母,或是与爱心妈妈一起过节;市里举行“孝顺之星”评比,在这一天表彰全市孝子孝女模范。这一天,儿女们提着礼物,回去与父母一起过节;志愿者走进孤老院,与孤寡老人一起过节;政府与企业合作,在街头设“孝顺粥棚”,将煮好的红糖稀饭和红烧肉,分送给过路的年迈老人。

福州将传统的“七夕”,改造成“邻里节”。这一天,福州举行各式各样的邻里相亲相敬活动,有邻里音乐会、邻里运动会、邻里美食会、“我的好邻里”报告会等系列化全市性的活动,各个社区也组织各种各样活动,让居民走出家门,与邻里相识、相亲。

孔子诞辰日,成了福州的“读书节”,福州的“全民读书月”也由此展开;中秋“吟诵节”,成了福州市民学习、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特有节日……

福州还推出了以强化环保意识的“榕树节”。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广植榕树,使福州绿树如盖,消去南国暑热,还净化了空气,福州也因此被称作“榕城”。为强化百姓的环保意识,福州推出了“榕树节”,榕树节内容丰富,有全民参与的评“榕树之王”、植新榕活动,也有城市绿化、美化研讨会,还有张伯玉追思会、榕树盆景展等,让百姓在过榕树节时,体验环境优良之美好,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

文化大餐:构建文明养成新载体

福州市郊与所辖的八县(市)50%的村庄拥有戏院、礼堂和文体中心,100%的村庄有固定或临时戏台。福州市调动各方面力量,利用密布的乡村戏台,免费为百姓提供文明大戏。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月至7月,在全市乡村,已为百姓上演了27000多台闽剧文明戏。

福州市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433个,社区有文化活动队617支,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活动近百项。入夜,福州一批民间艺人将发生在身边的文明事和不文明举止编成评话、尺唱等文艺节目,在街头巷尾演出,倡导做文明人,鞭挞不文明言行,对市民进行别样的文明举止教育。

福州市不断将艺术精品送到基层。仅2007年一年,市政府组织市属专业文艺院团送了1200多场大戏到基层,送了1000场电影到社区和乡村,“文艺大篷车”到深山、海岛演出了整整100场。

不断延伸的图书馆、图书室和文化站也成为新增的现代书院。2007年,福州市投入505万元,改造了全市24个薄弱文化场点。2008年再投巨资改造61个城市文化站,增设读书、讲课的书院功能,同时不断增设图书室。目前福州市已有流动图书点150多个,拥有图书室的社区比例直线上升。

“文化长一寸,文明就有条件长一尺。”福州市文明办主任杨凡这样说。如今,福州的水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在全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居第三位。2007年全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增15.1%、24.5%、12.2%、7.5%。文明城市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增强,民生日见富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