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夜里听到敲门人着急的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家的人;看到电话来电显示就会想起病人的名字和病历。”
王福宝,这位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和盛村行医十多年的乡村医生已经练就了这样的本领,他对这个有着4000多口人的村庄再熟悉不过了。
前不久,记者被这片广袤的东北平原与丘陵浓浓的绿意所
已过而立之年的王福宝,黝黑的脸膛和朴实的心态,让人无法将他与普通的农民分开,而就是他在200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现在农民开摩托的太多,干农活、拉粮食、收蔬菜,经常出交通事故,农民伤脾的最多,而治疗的宝贵时间有时就是那么短促。”
为了解决农民看病掏不起钱的问题,他让农民给自己承包的山林做工,抵掉医药费。
现在他的两层楼建筑的卫生所已经替代了原来40平方米的草房,成为附近村落地标性建筑。
为了保证村民看病,他添置了医疗设备和两台救护车,加上他共有医护人员6位,“条件比镇医院都好。”他也是记者见到的最有成就感的乡村医生。
有专家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关系到农民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到我国公民的整体健康水准。
2005年,牡丹江医学院第八次农村卫生人才需求调查显示,哈尔滨、牡丹江等地8个县市所辖586个村屯卫生所的25698名乡村医生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855人,占3.44%,具有中专学历者占51.23%,其余45.33%的人无专业学历。乡村医生的总体水平依然不容乐观。多数乡村医生的医务学历和医疗技术,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的医疗保健要求,更难以承担一些慢性病、传染性疾病、突发急症的治疗和预防。
多年以前,国家卫生部出台了《2001-2010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对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要求。
2005年,黑龙江省将乡村医生培养纳入了“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政府出资与高校联合培养乡村医生。
作为委托三所高校之一的牡丹江医学院,借鉴学院多年来“为农村办学、为基层办学”的经验,积极探索乡村医生的培养模式,取得可喜成果。2005年到2007年,学校总共招收510名乡村医生入校学习。据了解,招收的乡村医生在学院的3年学习期间,省政府将承担每生每年学费4000元,其余部分由培养学校负担。这些学生都实行“村来村去”,不迁移户口,不改变现有身份,因而成为真正“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医疗人才。
在牡丹江医学院,记者看到厚厚几沓印有“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乡村医生)学生入学协议书”,上面均有“本人保证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五年以上”等字样,并有学生本人的签字和手印,显得几分凝重。
据介绍,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学院适当减少了理论课,增加临床实践课比重,围绕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教学。
宁安市渤海镇上屯村卫生所张风东,幼儿时哥哥因为高热救治不当落下了终生残疾,触动了张风东对于学医的决心。曾经卫校毕业的他成为牡丹江医学院村村大学生(乡村医生)计划的第一批学生。
“上学的最大变化是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以前人体过敏我不知道因人而异救治。现在学会了要先吸氧,保证呼吸通畅。农村蛇蜂叮咬非常常见,但急危病人一定要亲自陪护去上一级医院,这一点我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村里还有两家卫生所,作为村里第一个接受了高等医学教育的他,已经在当地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