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寻求帮助的人“享受”服务

2008-09-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宇皓 我有话说

去图书馆的人,大多有过甜蜜而痛苦的经历。“甜蜜”的,是阅读时的快乐;“痛苦”的,是寻书时的煎熬。前者难以与人分享,后者却是众口一词――有时,好不容易按照书号找到了书籍应该摆放的架子,却上下求索不见它的踪影;有时,把索书单递进借书处,半晌后却被告知书已被人借走或者干脆没有找到。如是者多次,挫折感郁积,人也

不免焦躁起来。

9月9日,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开馆,却给读者新奇的感受。由于使用了无线射频新技术,无论读者是否身处国图馆内、无论读者是否曾经到过国图、无论读者是否熟悉馆藏布局,通过“国家图书馆智能架位系统”导航,读者都能精确地得知所查图书在哪个阅览室、哪座书架、哪个位置上。对于那些到馆读者,系统还能根据其所在位置,自动设计出获取该书的最佳路线。“按图索骥”,书就在那里“等你”。人们要感谢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新技术并不必然带来便利,有时反而会让“你”办起事来更费周折。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新技术的人是否把“你”放在了优先考虑的地位。

在这一点上,国图新馆为“读者优先”开了一个好头。最直观的例子,以往,正在看纸质图书的读者突然想查查电子资料,也许要跑几层楼找到电子阅览室才行。而现在国图新馆,把纸质文献、电子读物、音像资料等“多媒体”统统按内容聚拢在一个区域,读者也许只要转个身、走几步,愿望就得到了满足。由此,“痛苦”也就变成了“享受”。

早期图书馆设立的初衷,是要弥合不同人群间因经济、社会地位等造成的获取文化信息能力的鸿沟。今天,也许这一点已经有所弱化。但有一点从没有改变,到图书馆的人,都是来寻求帮助的。

让需要帮助的人有地方可以求助,是早期公共文化服务创立的初衷;让寻求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是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意义;而让寻求帮助的人能够“享受”服务,才是公共文化服务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享受”,归根结蒂,来自于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头脑转变,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换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图新馆里随处可见宽大舒适的读者沙发,和“无线射频”、“多媒体”等新技术一样,令人兴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