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都”加快新农村建设贵州省毕节地区的黔西县以盛产杜鹃花闻名,自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在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帮助下,该县通过建立试点种植养殖项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
农业产业化,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图为9月7日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的农户们在花卉基地搬运盆栽的小杜鹃花。赵达摄
今年是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周年。
20年前,贵州毕节地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被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20年后,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的毕节试验区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森林覆盖率达35.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8‰,初步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
9月6日,在毕节试验区建立20周年之际,记者随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贵州毕节。当日,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就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毕节试验区创建与发展中的作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龙超云看来,毕节试验区20年的实践,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是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努力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范例。
扶贫攻坚工作中影响最大、最有成效的活动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毕节试验区建立的经过和这20年来取得的成果。
龙超云:毕节地区地处乌蒙山系中段,是贵州省岩溶地貌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居住着汉、彝、苗、回等30多个民族,20年前是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当时贵州省委领导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在毕节建立试验区的构想。经过多方呼吁,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复同意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989年试验区确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从此,一个探索推进内陆边远山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成立了。
经过20年的攻坚,毕节地区为破解喀斯特岩溶地区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探索了新路。到2007年,毕节地区生产总值从1987年的17.8亿元增加到335亿元,年均增长10.5%;贫困人口从345万人减少到49.89万人。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35.9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47‰下降到7.8‰,20年间少生了139万人。综合实力跃升为全省第三。
记者: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毕节试验区的创建是探索科学发展的先行实践。那么这20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又是如何参与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的呢?
龙超云:发挥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汇聚开发合力,是毕节试验区的一大鲜明特色。在试验区尚未建立之时,贵州省委、省政府就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地区开展智力支边工作。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专家顾问组发挥政治优势,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二十年如一日携手扶持、全力帮助毕节地区。倾注感情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帮扶范围之广,参与专家之多,投入项目之大,在全国前所未有,这也成为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影响最大、最有成效的扶贫活动。
以下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他们的成绩:20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专家顾问组为试验区引进推动项目80多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培训干部1.75万人次,共建各类学校119所。200多批2000多人次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到试验区指导帮助工作。可以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为试验区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试验区发展
记者: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帮扶毕节试验区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请您具体谈一下?
龙超云:自从试验区建立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就多次深入乌蒙调研,指导试验区发展,并就关系毕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提出提案、议案,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试验区情况,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进行协调和沟通。
特别是在中央统战部倡导组织下,1989年9月成立的“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成为毕节发展中重要的智囊团。专家顾问组到今天已历四届,前三届组长均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伟长担任,第四届由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任组长;每届顾问组由来自煤炭、电力、化工、农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努力发挥决策咨询作用、人才开发作用、项目协调作用和投资推介作用,认真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不仅在试验区整体层面上进行帮助指导,而且与毕节地区各县市建立了定点支边扶贫制度。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多方面帮扶试验区建设。比如,民革中央推进试验区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发;民盟中央、民进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充分发挥教育界、科技界成员优势,派专家学者到毕节讲学,帮助培训师资、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发挥广泛联系经济界人士优势,帮助引进资金、推介企业、联系就业岗位;农工党中央发挥医药界人士众多的优势,帮助开发试验区中草药资源;致公党中央、台盟中央发挥侨海特色,帮助试验区进行海外推介等等。
开辟多党合作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空间
记者:您认为多党合作在毕节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龙超云: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与生命力。
发挥多党合作优势,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要贯彻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而试验区的创建和发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与中共地方党委、政府精诚合作、共同克难攻坚,向贫困宣战的过程,从实践中回答了多党合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问题,开辟了多党合作、支持开发扶贫的空间。
可以说毕节试验区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政治上具有巨大优势,在开发扶贫、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
记者:毕节试验区创建己经20年了,能不能请您谈一下未来的工作打算?
龙超云:毕节试验区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统战部门要进一步总结多党合作推动试验区发展的实践成果,尤其要注意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欠发达地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科学发展思想与多党合作在毕节的实践,参政党在致力于毕节试验区建设中的自身建设等等。
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完善试验区的建设规划,加大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把毕节试验区探索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