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
桥梁纽带作用。作为上下沟通的学生社团,学生记者站往往会起到编辑部与广大师生员工相互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者站的成员就生活学习在广大同学中间,他们熟悉校园,了解师生员工的关心热点、愿望要求及意见呼声,并能及时将掌握的最新动态、各类信息反馈到编辑部,便于在组稿、选题时参考采纳。
信息集散作用。高校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成果产生。学生记者站成员大都有明确的采访任务及敏锐的新闻意识,他们不但非常关注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最新成果,而且善于深入教室、宿舍、图书馆、教职工家中和食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主动寻找报道线索,了解掌握最新信息,并很好地起到搜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作用。
典型示范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新人新事是高校在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学生记者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够及时发现和树立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新人新事新气象。经他们采写的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好人好事,读起来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形象生动,起到了典型引路的良好作用。
自我教育作用。学生记者站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在其建立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显著特点,尤其是在自我教育方面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由校园小记者采写的稿件更加“贴近师生、贴近校园、贴近生活”,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
作为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和塑造人的思想教育园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实践证明:通过在校报的实际锻炼和学习提高,学生记者不仅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大大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且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进取性及创造性,在深入实际、调查采访、精心构思的过程中,培养起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乃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参与办报,在采编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才途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新闻工作有很深的学问,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才能在新闻领域里得心应手,纵横驰骋。”面对一批又一批参与积极性高、求知欲强的学生记者、通讯员队伍,校报工作者既是他们思想、业务上的引路人,又是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因此,要明确肩负的育人职责,把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长视为办报的重要使命之一。
第一,要重视和加强校报学生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引导他们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明确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报宗旨,努力培养广大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新闻意识,不断增强从事校园新闻工作的政治性、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要真诚关心和悉心培养
每个学生记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师长朋友。要求学生记者们密切关心校园生活、关注师生热点,培养高度的新闻“鼻眼”,善于深入现场采访,千方百计地多抓“活鱼”、“鲜鱼”。第三,要随时指导学生记者、通讯员的采编活动。定期举办新闻知识讲座和范文阅读活动,并且采取“传、帮、带”的办法,通过抓学习、抓培训和抓典型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提高的目的。
总之,高校要利用校报这一特殊的教育园地,通过倡导和宣传既有多样化又有主旋律,既有多层次又有高品位,既反映高校共性又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办报育人的潜在功能转变为人才培养的现实功能。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