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借鉴学无止境

2008-09-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与中国其他改革开放板块不同,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之初,就被赋予学习借鉴的重任。在学习、借鉴、消化新加坡经验过程中,园区不仅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是中新两国合作的成功范例。

“自主借鉴是基本准则”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马明龙认为,“自主借

鉴”,基础是借鉴,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自主借鉴”,本质是自主,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借鉴先进文明成果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敢于消化、敢于创新。

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协议不仅包括了中新双方在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项目等硬件的合作开发内容,还包括了中国政府同意在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学习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内容。从此,“自主借鉴”这一具有创造性含义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园区人肩上。

14年来,园区累计组织88批1360人次赴新加坡培训,全方位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外商投资、客户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经我国各级政府批准,有80项新管理办法在园区试行。

自主借鉴催生了苏州工业园区四大公共服务特色:高效服务,“小政府大社会”,凡是能交给中介机构交给社会办的,都要交出去;透明服务,办事全程公开;公平服务,对所有投资商一视同仁;规范服务,力争在法律范畴内为所有企业和个人创造更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四大特色,创出了园区的体制优势,也创出了竞争力。

园区借鉴工作得到广泛关注,14年中全国先后有30多万人前来考察。一项项嫁接的成果从这块“试验田”传播到四面八方。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告诉记者:“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园区开发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300余项专业规划。

在园区,有一个十分知名的词汇:“两先两后”。其精确含义是“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14年前,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在许多外商眼里,园区最值得称道的就是14年开发建设与14年前的规划一模一样,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有效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

14年来,只要这张图纸上的线条和色块仍然符合现实要求,那么,这些线条和色块就仍然具有法律的效力,任你是谁也不能改动。正是这些“图上法官”的威严,使得园区开发14年中,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配置始终井井有条,看似天价的3600万元规划设计费换来的是最大的节约效应。

在园区,还有一句话,叫做“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在地面建设启动之前,园区的地下工程早已准备就绪,水、电、气、热、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等八条管线随着道路工程一次性深埋地下,随便翻开哪一条绿化带、人行道,你都可以看到地下管线早以虚席以待。

学习永无止境

去年7月举行的第九次中新协调理事会,对苏州工业园区提出了建成“生态、科技、物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的新要求。马明龙告诉记者,四个示范区建设,成为园区进一步学习先进经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

细数一年来园区在示范区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园区人“学无止境”的精神一以贯之。

获评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在中新科技城,记者看到,这个处处体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的高科技智慧小区,是整个园区的缩影和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纳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8月28日,一家专业生产纳微米小球的企业在创新园正式投产,其首席科学家江必旺博士手中,握着好几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先进技术。创新园挂牌仅10个月,其核心区域生物纳米科技园入驻的企业数量就从20多家增至80多家。

海港“搬”到家门口,海陆空结合物流更顺畅。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吴雪瑾介绍,2008年,园区虚拟海港全面开通。苏州这个没有机场,远离港口的内陆城市,机场和港口都主动地“送”到了家门口,原先需要两天的流程,现在仅需4小时。

服务外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设在园区胜浦的中国电信呼叫中心基地,分两期规划1万多个座席。园区胜浦招商中心主任董蕾表示,基地主要为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和政府部门提供集中式、专业化、低成本、高水准的客户咨询、售后服务等。今年上半年,园区服务外包营业收入56亿元,预计全年收入超过100亿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