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中秋文化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008-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肖国忠 我有话说
中秋节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传统节日。尤其是今年,在我们战胜了冰雪、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正在举办北京残奥会之际,全国人民第一次享受中秋假期的快乐与美好。在这个特殊的中秋节来临之际,挖掘中秋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中秋文化的时代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
教授夏学銮。

记者:中秋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

夏学銮: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其意义几经更迭、几多变迁,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作为一种节气的仲秋文化。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三王”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第二,作为一种节日的中秋文化,大约发生在唐朝。《礼记》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这里的“朝”与“夕”皆为祭拜之意。唐朝《开元遗事》写道:“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有一种说法认为,唐朝中期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太宗梦游月宫,得到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从唐朝诗人杜甫的《中秋月》和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两首诗的意境看,作为一种民俗节日的中秋文化,形成于唐朝确实是有史料可据的。第三,中秋节日文化鼎盛于宋朝。宋朝孟元老所撰的《东京梦华录》(卷八)对中秋盛景有如下描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竽、醉仙,饰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梨、粟、孛、萄弄色,棕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堂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繁华至此,宋朝中秋节日文化可见一斑。第四,中秋节在明清时期已成为传统节日,借月团圆寓意人团圆,又叫团圆节。这一天要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之意,这才有朱元璋借中秋月饼传信举事的故事。许多文人墨客围绕中秋之月写下了无数感人的诗篇。

记者:在当代,中秋文化传统如何获得了它的现代意义?

夏学銮:如何使中秋文化传统获得它的时代意义呢?首先,我们要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所认识。当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谋和平发展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对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倡促和谐世界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秋文化传统获得了崭新的时代价值,即在实现民族统一、人民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月华如练、和谐如歌的社会氛围中,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在月团圆、人团圆的传统文化感召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必将加快统一的步伐,世界各地的华人必将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在中国社会日益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弘扬中秋文化传统,就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推动中国老年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记者:今年中秋节是节假日改革后的第一次放假,这赋予了中秋节何种文化含义?

夏学銮:中秋节放假体现了国家对中秋节文化价值的重视。中秋节的文化价值包括亲情、友情、团圆、和谐,等等。我们要不断丰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使之常过常新。我个人觉得,在中秋节文化中,还可以加上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和社区和谐的内容,把中秋节过成一个邻里节和社区节。另外,从宏观层面来说,还可以加上民族团结、世界和谐的文化内涵。所有这些,都可以附之以必要的社会仪式和文体活动,以增强节日的文化功能和欢乐气氛。

记者:中秋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学銮:中秋文化的发展演变启发我们:对优秀文化传统加以继承和弘扬,可以极大地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之成为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比如,我们今年能够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团结、大协作的优良文化传统;北京奥运会能够成功举办,则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和谐包容、平等进步的优秀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前中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宝贵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操,继承自强不息、因时应变、创新图强的宝贵价值理念,在风云变幻的现代世界锐意进取、发奋图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