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羌山蜀水明月夜

2008-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练玉春 我有话说

校长刘亚春:又是中秋相思日

震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让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想到了许多许多。

1984年,出身于乡村教师家庭的刘亚春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北川县桂溪乡。那年中秋节,一同分来任教的同班同学梁乐平带来了一大一小两个月饼,她告诉刘亚春:“这个大月饼切成四份,给

同来的另外四个同学;这个小月饼分成两半,我们一人一半。”

1988年,两个年轻的乡村老师走到一起。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爱子――非非。1996年,夫妇俩来到北川中学任教。从乡镇到县城,这个教师家庭积累着缓慢而又积极的进步。但是,紧张的教学和清贫的生活让亲友们在佩服之余都说:“这家人没有享过什么福。”

第一次见到刘亚春,是今年5月15日,地震后的北川中学废墟上。戴着已经变色的口罩,头发凌乱,满眼暗红的血丝,沾满泥灰的蓝色中山装飘在这个瘦小的中年人身上:“我叫刘亚春。”他疲惫、忧伤。那时,他已经组织师生救出200多名学生,把一千多名师生转往安全地带,而自己的妻儿已经遇难。

用半个多小时介绍了各个宿舍楼、教学楼的情况以及震后师生自救的经过,刘亚春送别记者时说:“我得去找找我妻子和孩子的遗体,他们可能已经从废墟下挖出来了。”

记者离开学校,再次回头,那个瘦小的蓝色背影,在停放遇难者遗体的校园一角,低着头,轻轻地走动,一次又一次地俯身辨认。周围来辨认遗体的学生家长,轻轻地为这位校长让出道路。

刘亚春原先设想的今年中秋节应该这样:在学校的临时校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搞个庆祝活动,安排好学校的工作后,去探望岳母。震后,刘亚春一直忙于学校工作,没有去探望过老人。倒是失去了女儿和外孙的老人家,常打电话来安慰他:“你别老想着他们母子俩了,自己要好好休息,少抽烟,把学校搞好。”

但是,这个中秋节,刘亚春还是不能去探望老人家――他被邀请前往香港,去讲述学校抗震救灾、复课复学的故事。这倒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可以代替儿子去看看香港。考取香港中文大学,曾经是刘亚春爱子生前的理想。

在网络上,儿子好友为非非设立了灵堂,读着上面的留言,刘亚春稍感安慰,他这样叮嘱儿子:“好孩子,我为你骄傲,在那边好好照顾爱你的妈妈,等着爸爸。”

他时时想着难舍难离却已经离去的妻儿。学校和家,曾是这个中学校长的一切。“5・12”之后,家没有了,学校就是他的所有。

多山多水的北川,原本是一个平静秀丽的小县城。“5・12”大地震把这一切震碎了。但是在北川人的心底,珍贵的依然珍贵,温暖的更加温暖。

警察李林国:“对节日已经淡薄了”

这个中秋节,擂鼓镇派出所民警李林国又要值班,这位担任过公安基层领导职务的退伍老兵、公安部二级英模说:“身为警察,对节日已经淡薄了。”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李林国的大家族聚会都非常热闹,不过他自己很少有机会参加。

这位出身军旅的羌族汉子,喜欢和辖区内的群众沟通交流,给大家想些发家致富的法子,甚至主动为有前科的人介绍工作。这让李林国在任职过的乡镇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震后,李林国所在的擂鼓镇派出所辖区内共有受灾群众1.8万人,分住在2000多间板房和上千顶帐篷里。因为震后种种原因,每天都要发生大大小小的争端,而李林国出现的时候,问题总会少好些。

农历八月十五是老岳父的生日。如果不值班,李林国会带全家去给老岳父祝寿。震后,岳父母去了南京暂住;儿子遇难了;女儿到湖州师范大学学习;妻子在租住的小屋里休养,全家人天各一方。李林国说:“警察的工作就这样。”

载上李林国前往北川县城,是在5月15日,当时的他双眼赤红无泪,伤痕累累,这个精壮的警察断断续续说了三句话:“我们北川太惨了。我在医院里待不住,就偷偷跑出来了。我和大家挖出了一百多人,等挖到儿子的时候,儿子已经没有了。”

5月12日,当他赶到北川中学的废墟,很快从喊声中辨别出儿子。但是儿子的班级在二楼,上面还有垮塌的三、四、五楼。李林国只能从各个方向把能救出来的学生拉出废墟,同时向儿子的方位靠近。勇敢的儿子被断梁压住了脖子,右手也被死死压住,却用还可以活动的左手为同学挪动身边的碎石,并在废墟中鼓励同学:“大家别慌,我爸爸是警察,你们看他来救我们了。”

儿子的同学等到了李林国的救援,儿子却永远地走了。

在擂鼓镇值夜班的时候,想着儿子和地震的惨景,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李林国常常忍不住嚎啕大哭。而一旦接到出警命令,他一抹眼泪,红着眼睛就冲进夜色之中。

这就是经历了灾难的北川人,这就是北川的汉子。他们点亮了人们对新北川的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