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
李振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刊于《史学月刊》2008年第7期)一文中指出,中国史学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新的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将近30年来,在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事实概念以及如
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争议
罗志田在《无名之辈改写历史: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争议》(刊于《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方式变革曾引起争议,后之述及此事者一般皆注意考试题目中的“对对子”,但当时社会反应却兼及于其中的作文题,后者引起的争议和辩论不少于前者。考试或社会的“抗议”得到学校当局的充分重视,直接影响了当年的新生录取和次年的作文考题。大学考试不再仅仅是选拔合格考生的测验手段,而逐渐变成本身需要检测的公共议题,即一种必须接受社会审查和评判的社会性公众表述。同时,读者向报界的投书及相关辩论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时代思想和社会心态的走向。
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职司
谢乃和在《试论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职司》(刊于《史学集刊》2008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家臣在周代主要指管理卿大夫家政的私家臣属。西周时私家“官事相兼”,家臣设置迥异于天子、诸侯“官各有人”的职官制度。随着春秋时王权与君权式微、卿权强盛而“政在家门”,卿大夫之“家”呈现出一级国家政权的面貌,家臣职官及职司呈现出制度化、完备化和系统化的趋势。一般来说,春秋时家臣有两套职官系统,即家朝上的家宰和邑朝上的邑宰等职官系统。随着西周春秋时期权力结构中卿权向君权的转变,家臣职官制度又成为战国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