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我在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高中部毕业。当年,我们高中毕业的同学集资在体育场旁边修建了一座砖石平台作为纪念,取名“公能台”;初中部毕业同学则集资修建了一条路,取名“公能路”。我毕业后有40年同母校没有任
“公能”是蜀光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中国老教育家张伯苓先生1934年天津南开学校校庆40周年时,在总结自己4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他所创办的南开学校规定的校训。1937年张伯苓先生受聘为蜀光中学董事长,接办蜀光中学,又把公能规定为蜀光的校训。当时张伯苓先生已在重庆创办了第一所南开系列学校――南渝中学,自贡市的有识之士遂邀请张伯苓先生来自贡市接办蜀光中学,把它改建成为第二所南开系列学校,以提高自贡市教育水平。改建后的蜀光成为一所校舍齐全、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的南开式的完全中学。1938年开始招收高中生,我于1939年考入蜀光高中部。
我在投考时已见过嵌在墙上的由喻传?校长书写的“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八个大字,入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公能校训。当时我已上过两所中学,见过的中学就更多了,哪个学校没有校训呢?有的学校的校训形同虚设,说说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们对校训印象不深,甚至忘得干干净净。但是,蜀光的校训却不是这样。学校不仅在入学教育时明确要求学生今后要自觉以公能作为准则贯彻于自己的全部学习生活之中,而且要求学生以公能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喻传?校长当时提出的《三年改进计划》(把初级中学改建成完全中学的计划)具体规定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称作“公能训练”,这个计划的执行使公能校训落实到整个学校的教育之中。
学校对课内学习的要求很严,除了课堂讲解和阅读课本外,对实验和练习也有明确的要求,测验和考试也不时举行,但整个学习气氛是宽松的,除重视体育锻炼外,同时还留有不少时间自由阅读和休息。蜀光中学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使我印象深刻。我入学后的国文老师王冶秋先生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指导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教导我们不要仅仅看故事有趣没有趣,而要去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观点。他鼓励我们做读书笔记,对书的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王冶秋先生的教导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之门,正是在那时的课外阅读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著作。
学校很重视品德教育。那时正值抗日相持阶段,日本飞机多次到自贡市轰炸,学校也被炸过一次,读书报国是课内课外的一个经常话题。学校定期请校内外人士作时事报告,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形势。学校不仅提倡为公,还大力支持学生为公的行为。我记得1942年春天,驻在自贡市的部队借我们的体育场进行检阅,休息时有几个士兵跑到路边小便,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上前制止,被这些士兵揍了一通。同学们知道之后,群情激愤,要求学校向部队提出抗议。校务主任韩叔信先生了解情况后,表示支持学生的行动,决定同部队交涉。经过学校与部队谈判,部队处分了肇事士兵并于第二天派参谋长在学校的升旗仪式后向全校师生赔礼道歉。这件事大大伸张了正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们那时当然都想上大学,也想考上一个较好的大学,但高考的压力似乎远不如现在这么大。大家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好的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公能校训在我们三年学习生活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而又淡泊名利的健康平实的思维氛围,使公能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当有人建议给毕业纪念台命名为“公能台”时,立刻就得到一致赞同。三年学习生活的经验物质化为公能台,公能台承载着蜀光中学194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永恒的热爱。
我1942年离开蜀光中学,1981年才第一次回去,当时公能台因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了,但我总觉得它一直存在。我在离开蜀光后所走过的道路也是颇为曲折的,但总的说来,我认为还算无愧于公能这两个字。蜀光中学从旧中国迈进了新中国,也一直在坚持和贯彻公能校训。
1993年陈著常先生在其90诞辰所写纪念文章《我与蜀光中学》颇能说明公能校训在蜀光发展史上的深远影响。陈著常先生是跨越新旧蜀光的老师,也是跨越新旧时代的校长,他在这篇文章中总结了他在蜀光做老师和校长的十多年的经验,他认为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弘扬和实践公能校训。他用十六个字作了概括:“立足公能,严格要求,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公能校训的精神同社会主义全面素质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同社会主义人才标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一般精神是一致的,也是与中国传统的人才标准:“进德修业”、“选贤与能”的一般精神一致的。正是因为蜀光中学几十年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弘扬和实践了公能校训,才从一所普通地方初级中学成长、发展成为一所中国著名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
我在蜀光只生活了短短三年,而且时间已逝去半个多世纪,但那时蜀光的山、蜀光的水、蜀光的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公能台岿然矗立的高大形象,都历历如在眼前。它的名字所代表的精神曾引导蜀光中学不断发展,引导它的学子不断前进,这种精神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物质的公能台已不复存在,精神的公能台将永远在蜀光学子心中闪闪发光。
(作者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50年至今先后任北大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哲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现任北大人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顾问、北京市社科联顾问。代表作有《列宁〈哲学笔记〉注释》(主编)、《〈哲学笔记〉和辩证法》、《哲学的足迹》、《人学的足迹》、《马哲史》(八卷本、三卷本、一卷本,主编)、《黄?森自选集》(重庆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哲学的科学之路》等。蜀光中学1942届毕业生)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 “沱江之滨,釜溪之津,巍巍我蜀光精神……” 创办于1924年,1938年改制为完中,聘张伯苓先生为董事长,聘天津南开中学部主任喻传?为校长,成为了“南开”教育集团的一员。特请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校名。学校占地400余亩,前傍釜溪河,后倚亭子山,翠竹环绕,四季飘香,被誉为“园林式学校”。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藏书10万册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足球场、运动场、游泳池均可接待省、市中学生各类正式比赛。 八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尽心为公,努力增能之校训为办学宗旨,向高校输送了两万多名大学生。校友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王亚辉、侯朝焕、工程院院士胡海涛等著名专家在内的军级以上领导干部、教授级博士导师、有突出贡献的学者2500余人。 |
母校回望
顾明远《扬子江畔的人才摇篮》
…………………2008年9月9日4版
齐康《我成长的摇篮》 …………………2008年9月2日7版 朱永新《梦想与激情》 …………………2008年8月28日4版 王永志《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
…………………2008年8月19日4版 徐初照《水的精魂》
…………………2008年8月13日4版 叶培建《湖中三年》
…………………2008年7月22日4版
网络支持:光明网新浪・新浪教育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网络博客: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