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担负着我国大兴安岭内蒙古辖区1067万公顷森林的防火灭火任务,曾成功扑灭上千场森林大火,是驰骋在生态战争主战场上的一支铁骑劲旅。支队被表彰为“全国护林防火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3次,所属3个大队获荣誉称号,涌现出英雄战士张金利和“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陶谦
使命重于泰山
从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支队驻地牙克石,径直南望千余公里,便是首都北京;而他们日日守望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堪称拱卫京津唐地区的天然绿色屏障。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5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也是惟一未开发的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环保专家说:“如果大兴安岭林区遭到破坏,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生态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京津唐地区将遭受历史上严重的生态灾难。”
大兴安岭支队党委牢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精兵、精装、精训、精打的目标,不断加强组织指挥、灭火装备、应急力量和综合保障方面建设,逐步摸索出一条支队科学发展之路: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指挥自动化联网、火情检测和天气预测联网、战区超短波通信联网;在作战模式上实现由单一的常规灭火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型灭火转变,由单一的人力灭火向水灭火、化学灭火、人工增雨灭火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地面运输向机械化投入和特种运输并举转变;在战斗力提高上做到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和战法创新。同时,兵力部署向重点方向延伸,信息化建设向独立战斗单元延伸,特种灭火作战手段向一线部队延伸。
今年3月份以来,大兴安岭林区遭遇罕见的干旱气候。3月4日,大杨树林区发生大兴安岭林区的第一场火灾。火场上空升腾起来很多像蘑菇云一样的烟柱,火龙狂奔,一棵棵燃烧的参天大树喷溅火星……之后,官兵连续作战,创造了多点起火、未酿成大灾的灭火作战奇迹,为平安奥运作出积极贡献。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5年前,在“创建学习型军营”和“构建创新型社会”活动大背景下,时任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支队长的陶谦、政委韩亚民,紧跟新军事变革步伐,着力进行战法和训法的改革,决心提高灭火作战质量效益。
支队党委始终把提高能力素质作为第一位任务。他们每天坚持学习2个小时,内容涉及信息、航空、生态、指挥自动化等专业,开发研创了森林部队第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火场政治工作方舟。
支队每发展一步,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他们冒着风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实现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灭火作战,支队在上级领导机关支持下,率先组建机降、滑降、装甲、给水、水泵5个重点分队,使部队灭火作战初步形成了地面、水上、空中立体作战模式。他们在单兵灭火装备、野外宿营设施、火场通讯器材、部队摩托化开进等方面研究革新成果30多项,其中有17项成果在森林部队推广。他们还完成《直升机灭火刍议》、《索(滑)降训练的特点》等40余篇训法、战法学术文章。
去年8月2日上午,支队接到森林火警。他们在第一时间出兵北部原始林区,先由就近一个大队赶往火场,再抽调3个大队增援,一次性达成战略企图,只用7个小时就成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而在6年前,就在同一地点,官兵们扑灭同样规模的森林火灾却历时29天。支队长韩亚民感慨地说:追求灭火作战成本的最小值,得益于党委确立的“将小火当大火打,把无火当有火练”的训练指导思想。韩亚民说,“将小火当大火打”,杀鸡用宰牛刀,看似兵力、物力的浪费,而实际上通过集中兵力,防患于未然,避免了因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更大的灾难,更大的浪费。
今年以来,支队党委组织机关干部100多人次下基层调研,到林地实地考察论证,真正作到“扑火预案经得起推演验证,扑火装备经得起行动验证,扑火手段经得起实战验证,扑火能力经得起打赢验证”。
扑灭特大火灾的攻坚力量
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每人都有“首战用我、人到火灭”的必胜信念。在扑灭森林大火中,这支部队每每开进火场最早,撤离火场最晚,承担任务最重,灭火面积最大。仅近5年时间,就参加了扑救“7・28”北部原始林区、“5・25”免渡河等地的上百次重特大森林火灾行动。
岁岁年年,支队广大官兵历经多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很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和关节炎,数百名官兵被“草爬子”咬伤,成为莱姆病毒、森林脑炎的终身携带者。在灭火作战中,参战官兵常常不能刷牙、洗脸和脱衣服睡觉,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3年来,有45名官兵因灭火作战推迟婚期,有14名官兵在父母病故的情况下依然战斗在扑火第一线。2005年5月,在扑救免渡河特大森林火灾战斗中,支队1298名官兵转战16个火场,近百台车一个月内在原始林区辗转行进5000余公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他们扑灭火头20余个,攻下险段30余处,没伤一个人、没损一台车,被林区人民群众亲切地誉为“火魔克星”、“森林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