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雅俗共赏 艺道并重

2008-09-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益航 我有话说

在近年来持续不退的“国学热”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小的缺失,这就是深入研究国学中人文精神的价值并加以普及的读本则很少见。值得高兴的是,著名人文学者祁志祥教授主编主撰、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约一百万字的

《国学人文读本》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

绪论和每卷的卷首语是主编学术底蕴和思想含量的浓缩。面对众说纷纭的“国学”、“人文”概念,作者开宗明义,指出“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管办学校,近代迄今一般指本国的文化学术,从而把“国学”限定在“经史子集”中。“人文”则指人类的精神文明、道德文明。所谓“国学人文”,即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经史子集中蕴含的人类精神文明、道德思想。这种精神文明或道德思想一部分有害,今天已经过时,还有一部分具有普适性、合理性,今天可以转换、继承。《国学人文读本》正是以现代社会价值重构的立场和眼光,选取传统国学中的人文思想片断加以归类、注释、阐发,以图给今人的理想信仰提供思想资源。同时,主编在绪论和每卷卷首语中又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地揭示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学人文思想的时代特征和演变规律。

作为走向大众的读本,编者在加重思想底蕴的同时又追求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在评点阐发中努力将沉重的国学知识和人文思想转化为灵动的不拘一格的随笔美文,并配以形象的图片,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于是,以雅俗共赏的方法,叩传统国学之石,发现古代人文之光,就成为该书的主要特色。国学是“璞”,人文是“玉”;国学是“学”,人文是“思”;国学是“艺”,人文是“道”,国学是“古”,人文含“今”。全书别具匠心,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在“国学”这一块,该书侧重选取了十三经、二十五史、诸子百家中的片段加以训诂诠释,为我们现代社会学有所专的人补上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开启了方便之门。在“人文”这一块,编者侧重选取和连缀可与现代人文精神及普世价值接通的材料加以生发,为当下的社会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为人生和国运的筹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比如“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必须根据人性实

际和民心所向治理天下;打天下用“诛无道”的“革命”理论、“斗争”学说,守天下用爱民利民的“仁政”学说、“和谐”理论;“和谐”不是用一个声音说话,而是不同意见的和合共存,“为民者宣之使言”;国家稳定的基础是“民富”而不只是“国富”,“富民乃可教”,“民贫则难治”;治理天下必须“德主刑辅”,立法不是为了故意“司民短而诛过误”,而应使人们“难犯而易避”,量刑时应以宽大仁厚为主,“与其杀不辜,宁失于有罪”;“理存于欲”,“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如此等等,可让读者在接受文化知识启蒙的同时又受到价值思想的洗礼和熏陶,为精神成人补充钙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